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 着力打造干事创业安全区
全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现场会发言材料
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 着力打造干事创业安全区
湖北省鄂州市委、市政府
近年来,鄂州市按照“湖北省示范市”工作要求,围绕保证“项目建设安全、资金使用安全、权力行使安全、干部成长安全”的目标,着力构建职责明确、程序严密、运行科学、管理有效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六步法”全面防控廉政风险
鄂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纪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通过“一盘棋”系统谋划,“一把手”领衔推进,一个专班督导,一批试点示范,一套办法考评,探索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六步法”:
第一,宣传教育知风险。坚持教育在先,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廉政风险防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市上下组织“听说读写考”等学习培训,开展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活动,风险教育覆盖面达95%以上,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不查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不控风险就是最大的失职”。
第一,宣传教育知风险。坚持教育在先,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廉政风险防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市上下组织“听说读写考”等学习培训,开展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活动,风险教育覆盖面达95%以上,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不查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不控风险就是最大的失职”。
第二,查险定级亮风险。采取自己找、相互查、领导点、群众评、组织审等方式,围绕流程控制、制度机制等排查单位风险,围绕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外部环境等排查个人风险,并将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一级风险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全市风险排查覆盖面达93%以上。
第三,职权梳理减风险。按照精简行政审批机构和项目、提升行政效能的原则,对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行政职权目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压缩权力寻租空间。通过精简审批机构、审减审批事项,有效解决职责不清、效率不高问题。
第四,流程再造控风险。在职权梳理的基础上,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编制流程图2300多个,将重要业务流程予以公开,以流程控制压缩自由裁量权,既使工作人员按规定流程阳光操作,又方便了服务对象办事。
第五,预警处置化风险。对收集到的廉政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施黄色、橙色、红色“三色”预警,各级各单位已实施预警500多次,推动问题整改、及时化解风险。完善“1+8”预警处置制度体系,建立预警常态化工作机制。
第六,制度建设防风险。我们按照省纪委关于惩防体系“六个层次”的总体设计,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做得到、管得住、行得通”为制度建设目标,全市共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教育、监督、预防和问责等四类制度3352个。与此同时,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初步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第三,职权梳理减风险。按照精简行政审批机构和项目、提升行政效能的原则,对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行政职权目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压缩权力寻租空间。通过精简审批机构、审减审批事项,有效解决职责不清、效率不高问题。
第四,流程再造控风险。在职权梳理的基础上,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编制流程图2300多个,将重要业务流程予以公开,以流程控制压缩自由裁量权,既使工作人员按规定流程阳光操作,又方便了服务对象办事。
第五,预警处置化风险。对收集到的廉政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施黄色、橙色、红色“三色”预警,各级各单位已实施预警500多次,推动问题整改、及时化解风险。完善“1+8”预警处置制度体系,建立预警常态化工作机制。
第六,制度建设防风险。我们按照省纪委关于惩防体系“六个层次”的总体设计,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做得到、管得住、行得通”为制度建设目标,全市共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教育、监督、预防和问责等四类制度3352个。与此同时,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初步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二、“三突出”不断深化预警防控
我们在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注重深化、拓展、创新,廉政风险防控呈现“三突出”特点:
一是全员防控中突出领导干部。从横向上看,全市所有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干部都参与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从纵向上看,防控工作从市直单位向区、开发区、街道、乡镇延伸,并深入到了全市所有的行政村、社区和基层站所。在全员防控基础上,我们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着重查找领导干部用权风险,监督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对区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实行岗位风险预警防控,收到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二是全域覆盖中突出重点领域。我们采取点上深化、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的方式,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全覆盖。在全域覆盖中,我们突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建设领域,突出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等民生领域,突出执法、审判、法律监督等司法领域;在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清权、制权、亮权、控权和问权等工作,确保干部廉洁、工作高效。
三是全程监督中突出关键环节。我们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中突出预警处置环节,按照信息收集、等级评定、预警处置、督查整改、结果回告、定期通报等流程严肃进行预警纠偏。同时,对干部选任、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重点权力进行全程监督。在监督中突出重点环节,如针对项目建设的决策审批、设计预算、招标投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资金管理、决算审计等七个环节强化监控措施,防止腐败问题发生。
一是全员防控中突出领导干部。从横向上看,全市所有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干部都参与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从纵向上看,防控工作从市直单位向区、开发区、街道、乡镇延伸,并深入到了全市所有的行政村、社区和基层站所。在全员防控基础上,我们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着重查找领导干部用权风险,监督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对区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实行岗位风险预警防控,收到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二是全域覆盖中突出重点领域。我们采取点上深化、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的方式,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全覆盖。在全域覆盖中,我们突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建设领域,突出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等民生领域,突出执法、审判、法律监督等司法领域;在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清权、制权、亮权、控权和问权等工作,确保干部廉洁、工作高效。
三是全程监督中突出关键环节。我们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中突出预警处置环节,按照信息收集、等级评定、预警处置、督查整改、结果回告、定期通报等流程严肃进行预警纠偏。同时,对干部选任、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重点权力进行全程监督。在监督中突出重点环节,如针对项目建设的决策审批、设计预算、招标投标、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资金管理、决算审计等七个环节强化监控措施,防止腐败问题发生。
三、“三融入”切实增强防控实效
我们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融入到部门业务建设、反腐倡廉整体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大力促进防控与反腐互动、防控与发展相融。
一是融入部门业务工作,促进规范用权。通过开展职权梳理、流程再造、绩效评估、行政问责,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健全了制度、加强了监管、规范了权力运行。如交通运输部门、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中,实行点位防控,打造“廉政阳光工程”;审计部门制定《规范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试行办法》等规定,促进廉洁审计;医保部门建立干部岗位风险、基金风险、网络及财务风险三大预警防控系统,有力推进了城乡医保一体化改革。
二是融入纪检监察工作,促进源头治腐。纪检监察机关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作为省纪委部署的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的龙头,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促进各项改革,深化源头治腐。注重发挥办案治本功能,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揭示发案规律、明确预防重点、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制度机制,增强防控整体合力。
三是融入全市中心工作,促进跨越发展。围绕推动我市跨越发展这个中心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紧紧跟进。如出台了《关于严明纪律加快鄂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鄂州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保障城乡一体化全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在全省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中,通过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优化政治生态,使政治清廉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相得益彰;组织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主题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纠正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庸、懒、散、软”等作风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融入部门业务工作,促进规范用权。通过开展职权梳理、流程再造、绩效评估、行政问责,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健全了制度、加强了监管、规范了权力运行。如交通运输部门、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中,实行点位防控,打造“廉政阳光工程”;审计部门制定《规范审计处罚自由裁量权试行办法》等规定,促进廉洁审计;医保部门建立干部岗位风险、基金风险、网络及财务风险三大预警防控系统,有力推进了城乡医保一体化改革。
二是融入纪检监察工作,促进源头治腐。纪检监察机关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作为省纪委部署的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的龙头,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促进各项改革,深化源头治腐。注重发挥办案治本功能,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揭示发案规律、明确预防重点、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制度机制,增强防控整体合力。
三是融入全市中心工作,促进跨越发展。围绕推动我市跨越发展这个中心工作,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紧紧跟进。如出台了《关于严明纪律加快鄂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鄂州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保障城乡一体化全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在全省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中,通过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优化政治生态,使政治清廉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相得益彰;组织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主题活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纠正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庸、懒、散、软”等作风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