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防火墙” 防围标串标的“把戏”
三道“防火墙” 防围标串标的“把戏”
全程电子化监管,实现业主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之间利益关系相互阻断。福建省南平市——
三道“防火墙” 防围标串标的“把戏”
对于那些企图在福建省南平市工程建设领域和公共资源交易中搞暗箱操作、围标串标,从中谋取不法利益的人来说,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的成立,算得上是一个“利空”消息——他们过去的那些“把戏”现在竟然四处碰壁。
“业主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投标单位、评标专家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主任陈予立说,如何有效阻隔四者之间的利益输送,是确保公平交易的关键。全程电子化监管的应用,就好比在四者之间建立起了三道“防火墙”。
这三道“防火墙”到底如何运作?
随机抽取代理机构
——筑起公平交易的第一道“防火墙”
6月4日,南平市延平区铁路建设指挥部向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提交了高铁山后新村安置小区工程项目的招标申请。该项目总投资达3780万元,对于许多招标代理机构来说,绝对是一单必须全力争取的业务。然而,和过去相比,他们却似乎“有劲没处使”,因为招标代理机构是从代理机构名库中随机公开抽取产生。
“以前业主单位指定招标代理机构的做法存在诸多弊端。”招标投标中心交易科科长陈启昌说,一方面业主单位可能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代理机构,为权钱交易提供可能;另一方面,这种业主指定的代理机构也很有可能将标的信息透露给业主单位指定的投标单位,破坏招投标的公平公正。
抽选招标代理机构的公告发布后,6月10日,经过公开随机抽取,福建信科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幸运中签。对于中签机构来说,这省去了先前许多 “跑业务” 的麻烦,而对于未中签的机构来说,这种公开随机抽取的方式也“无话可说”,“风水轮流转”,也许下一次就能中签。
“随机抽取代理机构是招投标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火墙’。”招标投标中心副主任张章容说,正是有了这一源头阻断举措,招投标后续程序的公开公正才有了保障。
“投标人只是个影子”
——投标人利益关系的相互阻断有效防止了围标串标
6月21日,新村安置小区的招标公告在南平市招投标网发布,与此同时,招标文件也全部采用电子文档的方式,由招标投标中心从网上销售,招投标代理机构不再销售纸质招标文件。
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招投标工作中的第二道“防火墙”。
在实行全程电子化监察前,招标文件由招投标代理机构采用纸质文件的形式公开销售,这样的销售方式,使代理机构掌握了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名单。同时,前来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单位也有了相互接触的机会,如监管不力,极易造成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
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购买招标文件,实现了对投标人的相互隔离,切断了投标人之间的联系,将围标串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也极大地方便了外地投标人。
在6月21日到27日的7天时间里,南平市招投标网共售出招标文件14份,这14个投标人只是个“影子”,谁也不认识谁。
7月10日前,13家投标人将投标保证金缴入招投标服务中心的指定账户,而不是缴纳给招标代理机构。这就避免了招标代理机构随意挪用投标保证金,同时也保住了投标人的“神秘面纱”。
匆忙赶到的评标专家
——随机抽取,确保了评标公平公正
7月10日上午8点15分,建筑工程方面的专家叶许长接到了评标专家库打来的语音电话,“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邀请您参加延平区高铁山后新村安置小区工程评标,同意请按1,不同意请按2。”根据语音提示,叶许长于9点10分赶到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同叶许长一样先后赶到的还有其他4位评标专家,此时距离评标开始仅剩20分钟。
“由评标专家库服务器随机抽取和通知评标专家,是招投标工作中的第三道‘防火墙’。”陈启昌说。这种抽取评标专家的方式,使得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几乎没有事先接触的机会,“要在120人的评标专家库中事先联系到可能抽中的评标专家,无异于大海捞针。”
9点30分,评标工作正式开始,五位专家在招标投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业主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和投标人的监督下,花费近2个小时的时间,从13家投标单位中确定9家报价处于“合理区间”的投标人。
随后,采用随机摇号的方式为9家投标人编号,再将编号球重新投入摇号机,依次随机抽取出第三、第二、第一中标候选人。
福建新华夏建工集团在摇号中幸运胜出,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原则上获得工程承包权。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将中标结果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待10天公示期满,无人投诉,福建新华夏建工集团正式获得工程承包权。同时,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通过网银转账功能,在一个小时内,将投标保证金退还未中标人,整个招标过程顺利结束。
“业主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投标单位、评标专家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主任陈予立说,如何有效阻隔四者之间的利益输送,是确保公平交易的关键。全程电子化监管的应用,就好比在四者之间建立起了三道“防火墙”。
这三道“防火墙”到底如何运作?
随机抽取代理机构
——筑起公平交易的第一道“防火墙”
6月4日,南平市延平区铁路建设指挥部向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提交了高铁山后新村安置小区工程项目的招标申请。该项目总投资达3780万元,对于许多招标代理机构来说,绝对是一单必须全力争取的业务。然而,和过去相比,他们却似乎“有劲没处使”,因为招标代理机构是从代理机构名库中随机公开抽取产生。
“以前业主单位指定招标代理机构的做法存在诸多弊端。”招标投标中心交易科科长陈启昌说,一方面业主单位可能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代理机构,为权钱交易提供可能;另一方面,这种业主指定的代理机构也很有可能将标的信息透露给业主单位指定的投标单位,破坏招投标的公平公正。
抽选招标代理机构的公告发布后,6月10日,经过公开随机抽取,福建信科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幸运中签。对于中签机构来说,这省去了先前许多 “跑业务” 的麻烦,而对于未中签的机构来说,这种公开随机抽取的方式也“无话可说”,“风水轮流转”,也许下一次就能中签。
“随机抽取代理机构是招投标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火墙’。”招标投标中心副主任张章容说,正是有了这一源头阻断举措,招投标后续程序的公开公正才有了保障。
“投标人只是个影子”
——投标人利益关系的相互阻断有效防止了围标串标
6月21日,新村安置小区的招标公告在南平市招投标网发布,与此同时,招标文件也全部采用电子文档的方式,由招标投标中心从网上销售,招投标代理机构不再销售纸质招标文件。
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招投标工作中的第二道“防火墙”。
在实行全程电子化监察前,招标文件由招投标代理机构采用纸质文件的形式公开销售,这样的销售方式,使代理机构掌握了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名单。同时,前来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单位也有了相互接触的机会,如监管不力,极易造成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
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购买招标文件,实现了对投标人的相互隔离,切断了投标人之间的联系,将围标串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也极大地方便了外地投标人。
在6月21日到27日的7天时间里,南平市招投标网共售出招标文件14份,这14个投标人只是个“影子”,谁也不认识谁。
7月10日前,13家投标人将投标保证金缴入招投标服务中心的指定账户,而不是缴纳给招标代理机构。这就避免了招标代理机构随意挪用投标保证金,同时也保住了投标人的“神秘面纱”。
匆忙赶到的评标专家
——随机抽取,确保了评标公平公正
7月10日上午8点15分,建筑工程方面的专家叶许长接到了评标专家库打来的语音电话,“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邀请您参加延平区高铁山后新村安置小区工程评标,同意请按1,不同意请按2。”根据语音提示,叶许长于9点10分赶到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同叶许长一样先后赶到的还有其他4位评标专家,此时距离评标开始仅剩20分钟。
“由评标专家库服务器随机抽取和通知评标专家,是招投标工作中的第三道‘防火墙’。”陈启昌说。这种抽取评标专家的方式,使得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几乎没有事先接触的机会,“要在120人的评标专家库中事先联系到可能抽中的评标专家,无异于大海捞针。”
9点30分,评标工作正式开始,五位专家在招标投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业主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和投标人的监督下,花费近2个小时的时间,从13家投标单位中确定9家报价处于“合理区间”的投标人。
随后,采用随机摇号的方式为9家投标人编号,再将编号球重新投入摇号机,依次随机抽取出第三、第二、第一中标候选人。
福建新华夏建工集团在摇号中幸运胜出,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原则上获得工程承包权。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将中标结果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待10天公示期满,无人投诉,福建新华夏建工集团正式获得工程承包权。同时,南平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通过网银转账功能,在一个小时内,将投标保证金退还未中标人,整个招标过程顺利结束。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