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招投标交易一路阳光
让招投标交易一路阳光
——采访南京市 “e 路阳光”网上招投标系统见闻
人民网记者 李晓明
——采访南京市 “e 路阳光”网上招投标系统见闻
人民网记者 李晓明

中外记者采访南京市建设系 统政务大厅,图为记者们在政务大厅建筑交易中心参观
建设工程是腐败易滋生的温床,也是预防腐败的重点环节。 9月5 日,中纪委、中联部、外交部联合组织的中外记者采访团,首站抵达南京,重点采访南京市“e 路阳光”网上招投标系统。
5日下午,记者们风尘仆仆,来到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建设系统政务大厅。中外记者们走下车,步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政务服务大厅。南京市建设政务管理办公室主任余军引导记者们边看边介绍情况。他说,政务大厅集中了市直10个部门,对建设项目申报实行一条龙服务,包含36 个政府审批事项。他介绍说:“政务大厅实行一门进出,集中收费,效能办结,方便群众,受到市民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记者看到,有不少工作人员正在受理企事业单位的申请,申请者详细咨询,窗口工作人员们认真进行解答。
荷兰国际新闻电视台记者玛莱雅问余军主任,这些年来,大厅共受理了多少申请,如何方便了群众,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余军主任都一一作答。
在二楼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该中心党总支书记景晓燕介绍了南京市推行的“e路阳光”网上招投标系统。她说,南京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都市,承担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近年来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等工程建设项目呈同步上升态势,南京市吸取在建设招投标领域的经验,研发了“e 路阳光”网上招投标系统。
她说,该系统有几大优势,一是引入了信息、通信和网络技术,融交易、信用、监管、监察四大平台,实现了招投标的全流程电子化、全方位规范化。该系统被命名“e路阳光”,已获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注册。“e 路阳光”取自“一路阳光”的谐音,寓意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全程阳光运行。
二是提高了文书编制的规范度,实现了无纸化投标,申报系统更加规范,提高了效率。过去,投标人每参加一个项目招标的资格审查都需要提交一次相同的资质证书和资格证明材料原件,现在按照规定模式填写,一次提交,动态修改,永久有效。
三是在资格审查环节凸显了公开性,增强了信用度。软件技术系统的引进使得该系统只认数据,不认人,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可能滋生的腐败。她特别介绍了专家评审环节,“e 路阳光”系统构建了由自动抽取、语音通知专家评委、封闭评审标区门禁、评标现场音像监控等模块组成的职能评标子系统,使评标过程更加客观、公正、透明。
在随后的座谈中,江苏省纪委常委、秘书长练如俊,南京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龙翔分别介绍了江苏省和南京市反腐倡廉工作情况。在谈到“e路阳光”网上招投标系统推出以来的成效时,南京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龙翔说,标的100 万以上使用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的建设项目,都要通过“e路阳光”系统实行招投标。
他说,“e 路阳光”评标系统改变了过去纸质办公的传统模式,节省了客户成本,同时规范了评审程序,实现了真正的“阳光评审”。改系统开通后,对全市各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实现了全覆盖,年交易量近千亿,实现了一网运行,标准统一,程序规范,全面提升了全市招投标监管和服务的整体水平。
记者们围绕“e 路阳光”网上招投标系统踊跃提问,荷兰国际新闻电视台记者玛莱雅问,系统建立以来有无发生问题,有没有企业试图设法绕过该系统?龙翔书记对此指出,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多发问题,南京是采取惩防并举的多种举措,“e 路阳光”系统也只是多措并举中的一个办法。技术系统的引入确实防范了以往招投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移花接木、暗箱操作等不法手段。当然,腐败问题发生的特点是作案的隐蔽性与监管的公开性,这一对矛盾始终存在,不可能通过一种办法做到“一劳永逸”。“但是,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网上监控,有助于从源头上抑制腐败发生的风险,促进了招投标系统的‘阳光运行’。”
据介绍,省内部分城市,还有辽宁、河南、河北、广西等兄弟省区前来参观“取经”,向南京市学习,参照建立建设工程招投标的“阳光运行”机制。
龙翔书记说,实践证明,“ e路阳光”实现了工程招投标从低效浪费到高效环保的转变,从信息不对称到信息公开的转变,从诚信体系缺失到基本构建的转变,有效促进了源头防腐,让工程投标市场一路阳光。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