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深入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河北省衡水市深入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2010年以来,河北省衡水市纪委按照“模式化推进、制度化管理、科技化提升”的总体思路,探索监控规律,完善监控机制,打造监控网络,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一是模式化推进。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型权力运行的特点和规律,逐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模式,重点组织实施了“333”工程:1、突出三类权力。重点抓行政审批权、行政处罚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的监控,并细化为15种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模式。2、坚持三个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统一推进。从厘权确权、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监控手段、考核验收等方面统一制定了20项标准。3、推行三个公开。既公开运行结果,又公开运行过程和运行程序,以过程公开、程序公开保证结果公开。
二是制度化管理。积极构建“三大制度体系”:1、廉政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体系。按照查找廉政风险点、评定风险等级、警示廉政风险、建立监督防范机制、实施廉政风险管理“五步工作法”对廉政风险进行评估管理,逐一制定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做到“查有依据,定有标准,警有模板,防有机制,管可操作”。2、权力监控流程制度体系。建立部门内部权力监督制衡机制,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制约、审批权与复核权相制约、调配权与使用权相制约。推行“4+X”模式:“4”,即在全市统一推行科务会议纪要、重大事项“会审会”、党委或局务会集体研究制度、权力运行记录备案(一权一册、一事一档)等四项基本制度。“X”,即各单位根据不同权力特点制定个性化监控措施。3、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体系。①明确公开载体(公开栏、触摸屏、显示屏、网上公开),做到直观简洁。②规范公开内容(程序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做到动态及时。③规范公开位置(办事大厅、门户网站、群众易见场所),做到方便群众。
三是科技化提升。重点构建四大监管网络:1、对工程建设领域,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和产权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统一监管协调。目前已在武强县搞了试点。2、对行政审批项目,建立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平台。实行一站受理、统筹协调、网上审批、限时办结,同时进行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全程监督行政审批权的运行。目前已由市住建局试点延伸到市级各部门。3、对农村“三资”,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网络监管系统。对农村财务管理、村务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竞价招投标情况全部实行市、县、乡三级监管。目前在饶阳县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已推广到冀州、枣强、阜城、武强等南部四县。4、对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网络监控系统。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等环节进行动态监控和预警。目前已在财政局和住房公积金搞了试点。 (据河北省衡水市纪委信息)
二是制度化管理。积极构建“三大制度体系”:1、廉政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体系。按照查找廉政风险点、评定风险等级、警示廉政风险、建立监督防范机制、实施廉政风险管理“五步工作法”对廉政风险进行评估管理,逐一制定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做到“查有依据,定有标准,警有模板,防有机制,管可操作”。2、权力监控流程制度体系。建立部门内部权力监督制衡机制,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制约、审批权与复核权相制约、调配权与使用权相制约。推行“4+X”模式:“4”,即在全市统一推行科务会议纪要、重大事项“会审会”、党委或局务会集体研究制度、权力运行记录备案(一权一册、一事一档)等四项基本制度。“X”,即各单位根据不同权力特点制定个性化监控措施。3、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体系。①明确公开载体(公开栏、触摸屏、显示屏、网上公开),做到直观简洁。②规范公开内容(程序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做到动态及时。③规范公开位置(办事大厅、门户网站、群众易见场所),做到方便群众。
三是科技化提升。重点构建四大监管网络:1、对工程建设领域,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和产权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统一监管协调。目前已在武强县搞了试点。2、对行政审批项目,建立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平台。实行一站受理、统筹协调、网上审批、限时办结,同时进行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全程监督行政审批权的运行。目前已由市住建局试点延伸到市级各部门。3、对农村“三资”,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网络监管系统。对农村财务管理、村务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竞价招投标情况全部实行市、县、乡三级监管。目前在饶阳县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已推广到冀州、枣强、阜城、武强等南部四县。4、对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网络监控系统。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等环节进行动态监控和预警。目前已在财政局和住房公积金搞了试点。 (据河北省衡水市纪委信息)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