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抓落实的几个问题
谈谈抓落实的几个问题
郭学敏 朱强
郭学敏 朱强
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对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做好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七次全会精神,关键在于坚持真学真用促落实、真抓真干求实效,真正让“落实”落到实处。
重视抓落实、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良好工作作风的体现。我们经常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各级各部门推动事业发展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工作只是热闹一阵就过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追根溯源,就在于没有做到求真务实。
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能不能抓落实,是对一个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综合素质和精神状态最实际的检验标准。有的干部缺乏抓落实的思想动力,工作中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习惯于上传下达、坐而论道、只说不干;有的缺乏务实的态度,工作思路不切实际、工作目标不着边际,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热衷于追求轰动效应;有的缺乏抓落实的执行力,对问题不是抓解决而是抓应付,对工作不是抓落实而是抓敷衍,总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工作总结落实工作实效;有的缺乏抓落实的能力,工作没有思路、办法没有套路,忙得不可开交却不出成绩。我们评价一个干部的能力,不仅要看其掌握理论知识的多少,更要看其能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干工作蜻蜓点水、敷衍塞责,整天浮在文件上、停在嘴皮上,在形式上层层做文章、在落实中处处打折扣,必然导致政策难执行、工作难到位,甚至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高度,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工作落实。要坚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常思落实之责、常谋落实之策、常抓落实之事、常求落实之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俗话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为官从政要像农民种地一样,不管白天黑夜、阴晴雨雪,都要放在心上。千招万招,不落实就没招;这能力那能力,不落实就没能力。怎样在具体工作中让“落实”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思想作风要扎实。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另一方面要踏实肯干,多学习少攀比,多务实少作秀,多节俭少享受,多感恩少怨尤,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想实招,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在落实的方式方法、任务分解、督查指导、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以高效有力的组织领导促落实;要办实事,本着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要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言必信、行必果。
方法措施要具体。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是靠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作保证。要把握工作任务的科学性,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的工作步骤,在具体安排上有章法、有脉络,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善于抓住工作重点,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明确主攻方向,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细化任务要求,按照目标细化、任务量化、责任硬化、进度时段化的要求,对工作进行逐项梳理,抓好分解落实,拿出流程图,列出时间表,定好责任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使工作思路和落实措施配套衔接。
工作思路要创新。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着力提高抓落实的工作方法和水平。一方面要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新路子,不能一味用旧思维分析新情况,用旧办法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要完善鼓励创新的制度机制,破除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弘扬推崇探索、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善待挫折,鼓励冒尖、包容个性的创新文化,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职责任务要清晰。责任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一种使命。由责任而产生的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精神力量,是发展的推动力。面对责任,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尽职尽责,但也有少数人责任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力,缺乏争创一流的锐气和闯劲,只求过得去,不求创佳绩,究其原因是个人私心杂念在作祟。任何一项决策部署作出后,关键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只有把责任心和责任制统一起来,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定要求,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作有着落,才能在全社会确立起良性的责任导向。
责任追究要明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就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把责任追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事前要提醒,事中要督促,事后要检验。要加强对落实责任的监督检查,对已经落实的看效果,对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对尚未落实的问原因,对落实不力的究责任,使各项工作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要严格责任考核,实行奖罚制度,对按时完成任务的及时奖励;对不落实、不完成任务的追究责任,真正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央巡视组、中央巡视工作办公室)
重视抓落实、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良好工作作风的体现。我们经常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各级各部门推动事业发展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工作只是热闹一阵就过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追根溯源,就在于没有做到求真务实。
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能不能抓落实,是对一个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综合素质和精神状态最实际的检验标准。有的干部缺乏抓落实的思想动力,工作中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习惯于上传下达、坐而论道、只说不干;有的缺乏务实的态度,工作思路不切实际、工作目标不着边际,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热衷于追求轰动效应;有的缺乏抓落实的执行力,对问题不是抓解决而是抓应付,对工作不是抓落实而是抓敷衍,总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工作总结落实工作实效;有的缺乏抓落实的能力,工作没有思路、办法没有套路,忙得不可开交却不出成绩。我们评价一个干部的能力,不仅要看其掌握理论知识的多少,更要看其能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干工作蜻蜓点水、敷衍塞责,整天浮在文件上、停在嘴皮上,在形式上层层做文章、在落实中处处打折扣,必然导致政策难执行、工作难到位,甚至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高度,以求真务实精神抓好工作落实。要坚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常思落实之责、常谋落实之策、常抓落实之事、常求落实之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俗话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为官从政要像农民种地一样,不管白天黑夜、阴晴雨雪,都要放在心上。千招万招,不落实就没招;这能力那能力,不落实就没能力。怎样在具体工作中让“落实”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思想作风要扎实。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另一方面要踏实肯干,多学习少攀比,多务实少作秀,多节俭少享受,多感恩少怨尤,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想实招,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在落实的方式方法、任务分解、督查指导、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以高效有力的组织领导促落实;要办实事,本着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要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言必信、行必果。
方法措施要具体。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是靠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作保证。要把握工作任务的科学性,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的工作步骤,在具体安排上有章法、有脉络,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善于抓住工作重点,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明确主攻方向,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细化任务要求,按照目标细化、任务量化、责任硬化、进度时段化的要求,对工作进行逐项梳理,抓好分解落实,拿出流程图,列出时间表,定好责任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使工作思路和落实措施配套衔接。
工作思路要创新。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着力提高抓落实的工作方法和水平。一方面要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新路子,不能一味用旧思维分析新情况,用旧办法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要完善鼓励创新的制度机制,破除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弘扬推崇探索、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善待挫折,鼓励冒尖、包容个性的创新文化,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职责任务要清晰。责任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一种使命。由责任而产生的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精神力量,是发展的推动力。面对责任,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尽职尽责,但也有少数人责任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力,缺乏争创一流的锐气和闯劲,只求过得去,不求创佳绩,究其原因是个人私心杂念在作祟。任何一项决策部署作出后,关键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只有把责任心和责任制统一起来,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定要求,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作有着落,才能在全社会确立起良性的责任导向。
责任追究要明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就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把责任追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事前要提醒,事中要督促,事后要检验。要加强对落实责任的监督检查,对已经落实的看效果,对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对尚未落实的问原因,对落实不力的究责任,使各项工作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要严格责任考核,实行奖罚制度,对按时完成任务的及时奖励;对不落实、不完成任务的追究责任,真正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央巡视组、中央巡视工作办公室)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