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积极有效推进我国村级党务村务公开

积极有效推进我国村级党务村务公开
迟树功 

 
  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进入重要时期,而如何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就成为最具关键的因素。这也就要求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在党务村务公开中得到农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从而凝聚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 为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的动力,更好地完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一、必须积极推进村级党务村务公开
  推进村级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农村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在党务公开中拉近农村党组织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是在农村扩大党内民主、充分保障农村基层党员的民主权利、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机和战斗力的客观需要,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务公开促进村务公开、进而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内监督和强化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监督、规范权力运作、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使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政治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也为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带来新的机遇。
  村级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也必然会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由于村务公开是新时期完善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通过实行村务公开,将事关人权、事权、物权和财权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公开透明,让农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有利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同时,有利于促进村干部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在农村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有利于强化党和群众对农村干部的监督,密切干群关系。村务公开与村级党务公开是并行不悖的,推进村级党务公开应与村务公开实现有机结合,在实行党务公开后应充分利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平台作用,使村级党组织的意图、要求和提案等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不断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的同时,提高农民群众的认知度、关注度和参与度,激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
  二、有效地推进村级党务村务公开
  推进村级党务村务公开,需要解决村级党务村务公开面临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强化制度建设。
  (一) 提高村级“两委”领导干部的公民参与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由人治向法治的政治转型,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利益格局的重构,形成了农民群众对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的新诉求和新期待,公民参与意识也在日益增强,从而要求村级“两委”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公民参与意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性,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和现代社会的治理理念,培育现代政治人格,不断强化对公民权利应有的尊重和敬畏,这样才能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农民群众也就会增强对党执政的认同感、信服感、追随感和幸福感,以至于维护党组织领导的权威,也就会降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风险,也才能同心同德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目标。
  (二)规范公开内容、形式和程序,提高村级党务村务公开的时效性、经常性和针对性。必须抓住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党务村务公开问题,做到敢公开、真公开、常公开。在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内容方面,凡是应该让党员和村民知道的党组织日常的党务活动和村务活动都要公开。村级党务公开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和决定的情况,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的事项;村党组织年度党建工作的任务、目标及其完成情况;村党支部选举、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民主生活会、廉洁自律、民主评议、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奖惩考核等情况;村党支部思考及解决的关于农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对农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以及涉及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决策情况等。原则上坚持除了党内法规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都实行公开。村务公开内容应主要包括:村委会任期工作目标,村委会干部的分工、责任及各种工作制度,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及实施情况,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种粮直接补贴等群众关注的政策兑现问题,村集体经济收益及使用,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干部报酬及奖金,集体债权债务,村民宅基地审批,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项目,为民兴办实事项目,村财务收支等情况都应纳入村务公开范围。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形式应规范合理,要通过建立固定的党务村务公开栏作为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的重要措施,同时探索其他有效方式进行公开,如“两委”通过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座谈会、村务质询会、村务听证会等形式进行公开,对有关村民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作出解释和答复。村级党务村务公开程序要规范,做到严格公开村级议事决策的范围、规则和程序,如村务公开从其方案提出、审查完善、讨论通过到及时公布等基本程序应合理与严谨,对公开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受理渠道,并有处理结果,等等。
  (三)建立健全村级党务村务公开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制度,以制度促公开,以公开强化监督。推进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监督的程序要制度化,要严格审查、报告、评议和处理等监督程序。要建立民主理财制度、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村干部经济责任及离任审计和审计结果公示制度等。应重视公开监督机构的建设,建立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各监督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应分别由全体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村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听取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日常监督情况的报告,听取村民委员会和组成人员工作情况的汇报,评议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讨论决定村中涉及村民利益等重大事项,使村民直接参与村内重要事项的决策,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要维护和充分发挥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监督权和评议权。要强化地方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如县乡(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村务公开工作应定期进行巡视,纪检监察机关应经常性地检查村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推动村务公开工作健康发展。考核评价应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公开是否合格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群众的信任度,提高其参与议事和执行决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损失赔偿制度。这样对党务村务公开的监督才有实际意义,才能使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与惩戒性制度建设相统一,从而维护民主监督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我国农村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不同区域条件的行政村进行村级党务村务“双公开”试点,努力培育出多种类型的典型,为我国村级党务村务公开积累经验,寻求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工作的规律性,发挥出应有的示范效应,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而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山东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