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反映村干部问题信访件特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浅析反映村干部问题信访件特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村干部作风事关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村级信访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工程。处理好举报村干部信访件问题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举报村干部问题信访件特点、原因及对策建议进行浅析。
一、特点
1.从反映件数上看,呈相对稳定且逐年略增的趋势。如,江西省南康市2009年反映村干部信访件数为30件,2010年31件,2011年33件,历年总数相对稳定,且有略微的增长。
2.从反映形式上看,“重复访”较多。举报同一个村、同类问题、同一个村干部的信访件较多。在去年的33件信访件中,属重复信访的有5件,占15%左右。这类信访件多为群众对现任村“两委”班子不满,欲通过重复上访来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来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3.从反映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反映村干部作风不正,这类信访件有11件,如向群众“吃、拿、卡、要、索”等;二是反映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这类信访件有17件,如侵害群众利益牟取不正当利益,贪污、挪用公款等;三是反映侵害群众民主权利,这类信访件有5件,如“三务公开”不到位,财务管理混乱,侵犯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
二、原因分析
1.村“两委”班子更新慢,村干部任职时间过长。乡镇一级政府更多考虑地方稳定等因素,对村“两委”的人事变动较少,造成一些地方村干部任职时间过长工作积极性不高,班子整体战斗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使成员之间“抱团勾结”,使班子内部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容易引发窝案、串案。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促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并寄希望于信访举报来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2.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仍然存在。一是政令通道不畅。党和国家对维护和实现好群众利益问题高度重视,但一些惠农支农的政策措施在农村基层执行中出现偏差,有的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权力运行不够透明。仍然有一些村搞假公开、半公开,甚至不公开。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农村基层以权谋私案件很难避免。三是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借农民建房、村级公路维修、新农村建设等事项乱收费、乱摊派、挪用惠农物质资金等,这些问题直接给群众带来利益损失。群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会走信访维权之路。
3.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文化素质总体较低。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村干部人数占多数,总体学历不高,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观念上保守、工作上盲目、创新上不够,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慢。二是政治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村干部很少有读书、看报、学文件的习惯,导致政策法制知识缺乏,业务知识掌握不全,执行落实上级精神有偏差,甚至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情。政治素质不高,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宗旨意识不强,服务意识缺乏,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弄虚作假、违法乱纪,从而使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丧失。
4.村“两委”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由于村“两委”班子权力过于集中,加上内外部监督不力,容易形成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的局面,导致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身上,村民群众因不满现任班子的做法而发生上访事件也就在所难免。
5.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村民要求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等,客观上减少了村干部职数,无形中增加了选举的难度和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
(一)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做到有诉必答、有答必果
不断拓宽举报渠道。一是丰富举报平台,充分利用网站、电视、报刊、手机、电话等媒体平台,受理群众举报,让群众有地方发表诉求。二是坚持重心下移,下到基层接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面对面地听民声、察民情、帮民困、解民忧,通过约访、专访和回访等形式,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帮助群众解决诉求。三是开展专项举报活动。针对一个阶段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信访问题,以及每季度综合分析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举报活动,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专项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同时,积极合理解决群众信访诉求,做到有诉必答、有答必果,从而有效减少群众上访量,避免群众集体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确保农村信访稳定。
(二)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干群和谐,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1.抓教育,强化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一是强化对村干部的业务素质教育。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解决村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不敢干、责任意识不强不想干、缺乏科学知识不会干的问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干劲,提高工作积极性,切实提升村干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能力。二是强化对村干部的廉政教育。通过开展廉政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文化进农村等活动,大力营造廉政宣传氛围,把廉政宣传的触角伸向每一个行政村,提高村干部廉洁为民意识,进一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抓制度,强化对村干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一是建立“双述双评”制度。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现场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接受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当场公布。根据测评结果,由乡镇党委、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警告或其他组织处理措施。二是健全“三务公开”制度。突出群众最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实行“三务公开”,增强党务、村务、财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阳光操作、还政于民”,使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纳入村民群众监督的网络之中。三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持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并重。对村干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晋升、转任、降职、免职的,一律要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给村干部算清“廉洁账”。
3.抓机制,加强和规范对村干部的管理。一是健全关心关爱机制。对村干部要在政治上进行关心、在生活上进行关爱,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乐于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健全村级组织运转机制。不断健全村级组织机构,健全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务监督小组四套机构,进一步明确各机构性质职能,认真理顺村“两委”关系,促进村级组织有效运转,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三是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加强对村干部的测评考核,通过对村干部进行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明确村干部工作职责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的紧迫意识。
4.抓改革,健全村干部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和完善公开、竞争、择优的村级领导班子选拔任用机制,推行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方式和村委会“海选”方式,加大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有干劲、有闯劲、有知识、敢创新的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提高村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5.抓惩处,严肃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加大对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尤其要重点查处村干部贪污、侵占、挪用等经济类方面的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不断纯洁村干部队伍。(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纪委)(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