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一把手”勤廉如何,分数来说话

“一把手”勤廉如何,分数来说话
韩希江 张宇鸿 胡 伟

    ◆阅读提示
    对干部勤廉状况,过去许多地方、许多部门一直采用的是定性考核的办法。如何对干部的勤廉状况作出科学合理、公正准确的评价,并为干部的奖惩任用提供可靠的依据,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难题。武城县围绕“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防控廉政风险”,结合本地实际,创新设计相关制度,尝试对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实施量化考核,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本报通讯员 王召华 王玉磊
    “一把手”勤廉考核有了硬杠杠
    “这次廉政谈话,真的很及时,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2012年12月20日,武城县某局主要负责人刘某因中午饮酒被该县纪委约谈后说道。
    为更客观评价党政“一把手”勤政廉政情况,今年来,武城县结合本地实际,创新设计,探索建立了一套以“3233”为主要内容的勤廉量化考核机制。
    “勤廉评价指数主要包括政治、落实和和谐三大类,即第一个‘3’。”武城县纪委常务副书记王兆林介绍说,政治类侧重评价干部掌握理论、政策及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类侧重评价干部落实工作任务的能力;和谐类侧重于评价干部维护社会稳定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2’指勤廉评价分日常评价和年终综评两个步骤;第二个‘3’是对被扣分者实行‘蓝黄红’三级预警;最后一个‘3’ 是指奖惩方面突出‘三个结合’。”
    “县里为所有部门和镇街‘一把手’建立了廉政档案,按照上述评价体系打分考核,依此奖惩。”王兆林说。
    在该县纪委党风室,记者看到了“一把手”勤廉评价档案。档案上记录了职务、家庭成员状况、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等。基本情况记录过后,下方就是对被考核者的考核表格,包括扣分额度和扣分原因,目前多数还是空白。“今年的考核正在统计中,有问题的,就会在这些表格上填上记录。”县纪委党风室主任张秀岭说,下一步,我们将计划探索把财产情况等,都计入廉政档案。
    “勤廉指数”里增强百姓话语权
    “退休金发放数额?满意;发放时间?及时;人社局服务?满意……”2012年12月9日晚上7时左右,武城县物资局退休职工薄瑞甫老人正和家人吃饭,电话响起,原来是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在对县人社局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
    “对‘一把手’的勤廉考核不光要由分管领导、部门同事来打分,百姓对该部门的满意度占很大比例。”武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赵华表示。
    武城对党政“一把手”勤廉状况每年集中评价一次,采取百分制计分,分日常评价和年终综评两步。县纪委常委王树田介绍说:“县里成立了‘勤廉指数’评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被考核干部进行评估。同时,建立廉情监测点、聘请廉情监测员,通过座谈、走访、电话、网络、调查问卷等方式定期收集被考核人员勤廉信息。”
    边走边聊中,记者在县委办公楼的告示板上看到:“今天晚上武城电视台播放干部述职述廉情况,请注意收看。”一问方知,原来这是廉政考核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县里要求,每个“一把手”都要在电视里公开述职述廉,并放到“武城廉政网”,由群众评议。
2012年,武城县132个部门(单位)“一把手”在电视上公开述职述廉;建立廉情监测点30个,聘请廉情监测员110名,收集勤廉信息500多条。
    “年末,县里将对各部门(单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报县‘勤廉指数’评价预警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该办公室根据日常考核和年终综评情况,对各部门(单位)勤廉指数进行最终排名,并向社会公开。”赵华说。
    连续“黄红预警”降职或免职
    武城勤廉指数考核与干部的提拔任免紧密相关。“根据勤廉指数得分情况,对有扣分的‘一把手’进行三级预警。得分70分至80分之间的,蓝色预警,对其进行廉政谈话,限期整改;60分至70分之间的,黄色预警,下发《警示告诫书》,并对其进行告诫谈话;60分以下的,红色预警,下发《警示诫勉书》,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王树田介绍。
    而奖惩方面的“三个结合”着着实实让新的考核体制成为监督干部勤廉与否的“紧箍咒”——
    评价结果与激励奖惩相结合。年终,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年度考核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奖励。而对达到“蓝黄红”预警的“一把手”,本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一年内不得推荐各类表彰。
    考核结果与提拔任用相结合。在确定拟提任人选时,近三年“勤廉指数”得分均为优秀等次的,优先使用;连续两年黄色预警的,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使用;连续两年红色预警的,并且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或免职。
    考核结果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对评价中得分较低人员进行重点防控和监管,其间,县纪委定期对重点防控人员进行廉政提醒谈话,防控对象定期向县纪委报告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
    先行一步先受益
    说起对这项制度的探索过程,王兆林仍然记忆犹新:“这项探索没有先例,过程比较难,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据王兆林介绍,今年年初县委确定要在廉政量化方面有所突破,进行创新性的制度建设时,为了少走弯路,不但向中纪委咨询,希望能找到这方面的经验,还多次到黑龙江等地考察,但考察几次发现,其他地区的“先行者”大多只是对干部的某几项进行量化考核,并没有可以照搬的系统经验。同时,县委查询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和网络资料,可供借鉴的也只是星星点点。县委书记王立来决定:武城县要第一个“吃螃蟹”!
    创新思维,总结经验,不断修改,数易其稿,“3233”党政“一把手”勤廉评价新机制建立起来,但推行起来并不容易。
    将自己完全置身于更加严格的量化监督之下,县里的“一把手”们起初多少有些不适应,“压力山大”,部分人也有过抵触,但慢慢的随着县里思想工作的推进以及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效果初显,绝大多数都从思想上接受了新机制。
    过去考评一般按优秀、称职、不合格来划分,现在量化考核,干部甚至为了小数点后的零点零几分,互相赛跑,勤廉动力明显更足了。该县干部作风进一步优化,抓落实力度不断加大,今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单位”和“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
    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山东社科院党建研究中心主任杨金卫说,武城“勤廉指数”评价预警机制,利于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党风政风,利于监督干部、制约权力,利于党政“一把手”明确责任抓班子、带队伍,利于营造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当然,“勤廉指数”评价预警机制是一个新事物,有的指标还没有纳入,有些指标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量化,需要在推进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