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对构建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思考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既承担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使命,同时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只有科学构建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党员干部的素质,形成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的一盘棋,才能达到警示党员干部不愿、不能、不敢腐败的效果,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把握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的特殊性。在对高校惩防体系构建的认识上,要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把握好以下几个特性:一是体系构架的系统性。体系建设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项工作,多种手段、若干要素构成,内涵丰富,全面完整。二是体系构筑的前瞻性。体系构筑是一个不断实施和完善的过程,要用战略的眼光和超前思维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努力使其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相协调。三是体系要素的互补性。教育、制度、监督等目标一致,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优劣互补。四是体系实施的针对性。要充分看到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开展反腐败斗争具备更为有利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法律条件,在策略上逐步由侧重惩治向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转变,方法上由注重事后查处向关口前移、加强事前事中监督转变,整体把握上由孤立反腐向系统防腐转变。要在认真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深化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逐步构建起网络式的反腐败工作体系。五是体系运作的实效性。构建高校惩防体系,关键要抓住反腐败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防止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把体系建设搞成空架子,流于形式。
  准确定位,明确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的落脚点和角色分工。高校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到底应该如何建立,首先要确定自身的定位和角色分工。我们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的惩防体系建设,应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理念,而不是层层建“惩防体系”的概念。从中央国家层面来看,2005年中央颁布了《实施纲要》,指明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方向,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了下一步完善《实施纲要》的任务,侧重于宏观性和全局指导性。从高校现状来看,应该形成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建设内容、要求、检查办法、评价机制,指令性和指导性相结合,制订实施纲要落实的执行办法,侧重于微观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国家“设计”,地方“制造”,基层“使用”的分工定位。对于高校来说,作为基层,惩防体系建设的落实内容越简单易行,越能发挥作用,简化的过程就是真正有落脚点的过程。
    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构建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和任务。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央的《实施纲要》提出了“六个坚持”的指导思想,就高校而言,这“六个坚持”的精神必须认真贯彻,同时还必须结合高校实际,树立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通过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教育有效、制度管用、监督有力的反腐防腐机制;形成预防在先,惩治在后的责任追究制度,约束、警示人们远离腐败;达到有效遏制腐败,提高人的素质,全面改进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目的,为高校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作者 姚方 四川省成都市纪委第七纪工委书记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