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市直

市人社局“四百四挂钩”活动服务转型升级创特色

市人社局“四百四挂钩”活动服务转型升级创特色


    今年来,市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百十工程”、促进“快增”与“快转”的战略部署,举全系统之力,集大部门优势,把实施“四百四挂钩”活动作为推进“千百十工程”的有效载体,突出企业用工、引才引智重点,因企施策,多措并举,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赢得企业广泛好评。

    “四百四挂钩”活动,即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引才引智百日突击”、“服务企业用工百日竞赛”、“全员社保百日推进”、“镇镇四有百日会战”和“挂钩1022家千百十工程企业、挂钩54个产业园区、挂钩28个街道234个社区、挂钩97个乡镇1037个村”服务活动,重点围绕千百十工程企业,提供“四个服务”。

    “深入精细”的千人服务。“四百四挂钩”活动坚持深入一线、市县联动、统筹推进。一是强势头组织。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分别成立“四百四挂钩”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召开全市人社系统“四百四挂钩”活动动员大会,坚持每月一个主题,周周都有动作,精心组织开展服务企业用工、引才引智等系列活动。建立挂钩服务制度,全市1000多名人社干部一对一深入挂钩企业,帮助企业破解用工短缺、才智引进难题。二是动态性监测。建立重点缺工企业监测制度,选定60家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岗位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建立数据档案,定期进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各县(市、区)对重点监控企业实行缺工动态监控,对全市缺工100人以上,3次招聘后仍缺工30%以上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测范围按月进行监测分析。三是精细化服务。围绕企业用工和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坚持“一园一策”,服务措施细化到每个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招聘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岗位培训、聘任上岗、定薪参保、提高技能、人事管理、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九个关键环节跟踪服务。根据缺工和需求,一季度开展以“招员工不出厂门,找工作不出家门”为主题的服务企业用工·帮助群众就业“牵手行动”,组织372家用人单位提供管理、技术、生产等就业岗位16654个,13623人报名,录用6747人。

    “真金白银”的政策服务。实施积极可行的就业培训政策、适度宽松的社会保险政策、刚柔相济的执法维权政策,促进“千百十工程”企业转型升级、重组上市、快速发展。一是鼓励劳务中介招工。为园区、集聚区派遣中、高级技能人才的职业中介,按每人20元或50元标准予以奖励。园区企业对招聘用人员委托办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代理服务费优惠50%。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园区企业定向培训并输送用工的,按每人30至50元奖励。二是扶持就业援助用工。对建立“就业援助基地”的园区、集聚区企业,招用就业困难对象的园区企业,按照每招用1名就业困难对象给予2000元一次性发展资金扶持,企业缴费部分享受全额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对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三是奖补返乡就业务工。对外出务工学到一技之长返乡为园区企业发展服务的人员,免费提供和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费用、评审费用。服务企业工龄10年以上的技术骨干,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考核鉴定,优先推荐其参加“盐城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和“盐城市劳动模范”评选。

    “高效便捷”的平台服务。开辟重点缺工企业招工绿色通道,打造高效便捷的“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一是市场招聘平台。人力资源市场群合理确定分工运作,市区联动,功能互补。市劳动力市场突出企业用工服务,周一、周三、周五定期举办劳动力服务集市,全市举办“春风行动”、迎三八、迎五一、“就业援助月”等系列大型和专场招聘洽谈会77场,3287个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71万个,进场18.35万人次,报名应聘5.63万人。江苏省沿海人才市场突出高层次人才服务,周二、周四、周六定期举办人才服务集市,引进高校毕业生5235名,其中博士后11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102名,211、985高校本科生149名。二是“四有”镇村平台。全市2266个村劳动保障平台围绕“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四有”目标,完成了“有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一间房、一台电脑、一部传真机、一部电话”“五个一”的规范化建设,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经“四有”镇村平台推荐培训后,实现就地转移就业1.1万人,为企业用工提供了基本来源。三是网络信息平台。大力培育和发展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用工单位数据库和城乡人力资源数据库,推出“就业E图”项目,改版升级人才公共服务网,实现“一点登陆、全球连通”,日点击量达1万多人次。

    “互惠共享”的合作服务。整合资源,借助外力,全方位开展人力资源合作,着力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地球村”。一是校企合作。飞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伯乐达等51家企业与盐城技师学院、纺织职业学院、交通技师学院等7所全市较大的职技院校进行对接,开展企业订单培训,组织职、技校在校生到重点缺工企业顶岗位实习,缓解缺工问题。二是东西合作。组织缺工企业赴西部劳务协作基地招工28次,244家企业提供招聘岗位13450人,协议录用1390人,新增劳务协作基地10个。三是镇企合作。开展镇企互为基地集中签约仪式,新建镇企对接基地20个,推进企业用工、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无缝对接”。四是内外合作。依托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苏沿海市场,优先共享国家外专局12万海外人才信息库,全市引进各类企业人才1.7万人,其中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名、外国专家10名。

    通过“四个服务”,取得四个明显成效。一是用工短缺明显缓解。至4月末,全市服务企业用工4.9万人,全市缺工17267人,与去年27636人同比降37.5%。二是人才需求有效满足。至4月末,为全市各类企业引进新特产业人才1206人、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1人、科技创新人才19人。三是职业技能大力提升。为各类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24505人、劳动预备制培训135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890人,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6.71万人。四是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广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谐园区创建活动,全市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2.5%,63家企业被评为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示范企业,12家企业和1个园区被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表彰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推动了企业劳动关系改善,为企业吸纳用工、留住人才营造了良好环境。(张越 蒋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