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江苏:反浪费反奢侈专项行动处理违纪违规669人

   今年以来,江苏省纪委省监察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采取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纪委全力推动的方式,在全省党政机关开展以“弘扬优良作风、厉行勤俭节约”为主要内容的反浪费反奢侈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车购置与运行、会议活动等公务经费支出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3.06%、40.9%、18.23%和44.87%。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着重采取三项举措,推动行动有序有力开展。

  加强重点督导。要求全省各级对控减公务支出任务较重、难度较大的地区和单位,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上门督导,督导面不低于5%;对行动迟缓、控减不力的,实施挂牌督办。5月份,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纪委党风室组成3个联合督查组,对所有省辖市进行检查督导,随机选择14个县(市、区)重点抽查,对市县督导面达24%,推动了反浪费反奢侈要求逐级落实、层层控减。6月份,省纪委、省财政厅对116家省级一级预算单位2011、2012年度“三公”经费、会议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等7项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逐项筛选出指标增幅较大的单位19个,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联合组成3个督导组,逐家上门调研督导。调研督导组与相关单位共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今年完成中央和省各项指标控减目标。中秋、国庆期间,省、市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下查一级和督查面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要求,共派出127个督查组,通过听介绍、看资料、查信访、调研座谈等方法,对各地各部门贯彻中央纪委和省“两办”中秋国庆通知情况进行督查。

  实行阳光监督。除涉密敏感部门外,从省级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开始实行预、决算对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目前,94家省级部门已公开年度各项经费预算。省农委专门出台“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执行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市、县政府参照省级做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南京市秦淮区推行公务接待“预算控制、定点消费、持卡结算、痕迹管理、通报公示”为核心的阳光消费模式,今年以来公务接待费用比往年同期明显下降。宿迁市实行因公出国(境)团组信息单位内部公示制度,规定出访前后必须公示出国境人员、出访任务行程、出访成果及经费使用情况等。淮安市盱眙县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504辆公车全部张贴统一醒目的标识,方便群众监督,有效解决公车私用等问题。

  严格问责追究。建立问责追究制度,对未能实现目标要求的地方或单位,责令作出说明和检讨;对行动不力、问题严重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重点剖析,并视情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纪,对各种违纪违规现象保持“零容忍”,不管牵涉到哪一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动真碰硬从严惩治,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媒体曝光的典型案例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核查,强化交办督办,加大执纪问责力度。省纪委还专门发出通报,强调转变作风必须动真碰硬,切实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决不能停留在宣传、表态上。今年以来,全省共查纠违规公务用车、公款旅游、公款接待等问题474起,处理违纪违规人员669人,起到教育警示、刹风正纪的作用,推动了反浪费反奢侈各项要求的落实,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促进作风持续好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江苏省纪委监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