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作风凝聚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正能量
我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周年回眸
今年12月4日,是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颁布实施一周年。一年来,我市严格落实中央规定要求,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切实转变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以优良作风凝聚加快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正能量。
“转作风、树形象”成为机关建设“主旋律”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作风建设下面看上面,基层看机关,群众看干部。中央八项规定一颁布,市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制定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和22条具体实施办法。4月初,在市纪委六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就改进作风问题向全市党员干部“约法三章”。随即,一系列“顶层设计”彰显了市委狠抓作风建设的鲜明态度:成立高规格的全市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出台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意见,重申作风纪律“十个一律”要求,制定作风建设问责办法,构建了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责任追究“三位一体”推进作风建设抓落实机制。
作风建设的重点在机关。市委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促作风的政治责任,强调“抓好作风建设是本职、不抓作风建设是失职、抓不好作风建设是不称职”。年终市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就抓机关党建特别是作风建设情况,向市委述职并接受民主评议,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评定、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自此,“转作风、树形象”成为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加强自身建设的“主旋律”。
聚焦“四风”在最关键处动真碰硬
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做起。我市坚持聚焦“四风”,突出重点环节狠抓落实。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各层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沉下去、接地气,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市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定期现场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各级领导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市科级以上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听民意、解民忧,扎实开展“金桥行动”,累计接待群众5200多人次,化解各类矛盾1800多件。
众多干部群众在接受采访时普遍反映,现在党政机关会议和文件少了,研究和解决问题多了;领导干部忙于应酬少了,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多了。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基本要求,一股股作风建设的清风扑面而来。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到基层调研,自觉坚持不打招呼,轻车简从,严格执行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等“五不”要求。各级机关广泛开展了“工作讲大局、服务讲主动、办事讲效率、努力讲成效、在岗讲尽职”活动,以良好的作风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从7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行政审批专项治理,压减行政权力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基本实现全省平均承诺时限最短目标。
全市各级机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取得了明显成效。下大力气压缩会议数量、时间和规模,凡没有座谈交流、集中讨论和当面对接工作内容的会议,均采用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切实精简文件简报,各级党政机关的文件数量明显减少,运转效率明显提高。一年来,全市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30.05%;购置和更新公务车数量下降37.38%,购车资金下降35.5%,公务用车运行费用下降5.99%;因公出国(境)批次和人数分别减少20.32%和11.91%,因公出国(境)费用减少15.13%。认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了清退工作,全部作出“零持有”承诺。
综合“会诊”开准作风建设“药方”
正风必须肃纪、治乱当用重典,抓作风必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全市各级执纪监督机关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始终坚持把明查暗访贯穿于作风建设全过程,先后组织了多轮次、全方位的明查暗访,将重要时间节点连成线,抓完清明抓五一,抓完中秋抓国庆,环环紧扣、步步推进。今年清明、五一期间,突出围绕公车私用、公车扫墓、公款吃喝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中秋、国庆期间,重点围绕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采取不设定地域交叉检查的方式,对大市区范围内各主要宾馆、娱乐场所及重点景区进行不间断暗访;针对元旦、春节敏感节点,第三轮大规模明查暗访准备就绪、即将启动。
对暗访发现的问题,找出的“病症”,综合“会诊”、对症下药:“药方”之一是整改销号。对发现的问题登记在案,整改一起销号一起,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全年督查和暗访发现的76个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药方”之二是曝光警示。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典型案件,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今年全市“510”警示教育活动,围绕作风建设主题,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推进大会,会上集中通报了一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典型案件,要求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除集中通报外,还就在公费出国(境)旅游、公款吃喝、违规用人、兼职取酬等方面查出的典型案件,下发通报4期,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药方”之三是问责追究。对情节严重遭媒体曝光炒作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一律先停职再处理,表明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行为“零容忍”的坚决态度,一年来,全市先后查纠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问题227个,给予党政纪处分23人,收缴各类违纪违规款项130多万元。
既要扬汤止沸更重釜底抽薪
改进作风重在坚持、难在坚持、成效出在坚持。我市注重“常”“长”二字,坚持制度规范、抓好长效管理,推动作风建设深入持久。一年来,市委围绕民主决策、选人用人、公务活动、调查研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市财政、接待、外事、机关事务管理、审计等部门,细化落实市委规定,分条块建立健全财政预决算管理、出国(境)管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制度规定36项,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在制度执行上,围绕中央和省、市委作风建设规定执行情况,组织开展第三轮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巡查工作,10月份先后对市公安局等25家单位进行了驻点巡查,累计发现“三公”消费、制度落实等方面的问题66个,正在推动有关部门抓好整改。在考核评价上,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干部业绩评价、实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提高作风建设在全市目标任务综合考核中的权重,专门设立“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工作”单项奖,年底将集中组织开展考核评比,进一步强化重抓作风建设的鲜明导向。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优良的作风凝聚着党心民心,带动着政风民风,必将引领盐城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不断迈出新步伐,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