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女性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引关注
7月30日,江苏省扬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对市环保局局长金秋芬的人事任免。今年6月,江苏省纪委发布消息称,金秋芬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媒体初步统计,金秋芬系今年以来,被中纪委、省级纪委通报的第12名被调查女性官员。
今年3月,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人士发表文章指出,女性职务犯罪率快速增长的态势明显。媒体也纷纷发表文章,提出要加大对女性职务犯罪的惩处力度,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不愿腐”、“不易腐”、“不敢腐”的反腐氛围。
图1:今年通报查处的女性职务犯罪官员
二、 数字与事实,“天使”到“魔鬼”的蜕变
据今年第2期的《中国刑事杂志》一文引用的数据显示,2009
年至2013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女性职务犯罪案件22083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7916人,渎职侵权犯罪案件4167人。预防女性职务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一些地方上的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令人触目的事实:
图2、部分女性职务犯罪数据
三、 女性职务犯罪关键词:贪污受贿突出、权色交易突出
从媒体披露的各类女性职务犯罪案件分析看,与男性官员多样性的犯罪事实相比,女性职务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
1、犯罪率逐年上升,涉案金额逐渐加大
《中国刑事杂志》杂志显示,2009年至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227039人,其中女性职务犯罪人数虽然只占立案查处职务犯罪案件总人数的9%,但犯罪率逐年上升,快速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见图3)。近几年来女性职务犯罪的手段也呈现多样性,女性官员涉案金额逐渐加大。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贪贿1.45亿,被称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辽宁“三最”女贪官。
图3:2009年至2013年女性职务犯罪上升趋势(单位:人)
2、贪污受贿突出,权色交易突出
数据显示,女性职务犯罪的类型,贪污贿赂类案件明显多于渎职侵权类(见图4)。同时,查处的案件中,女性职务犯罪不少涉及两性问题,权色交易突出。被称为“三湘第一女巨贪”的湖南省建工集团原副总经理蒋艳萍,曾屡屡利用自己的色相获取升迁,反过来拥权腐败;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原局长刘光明也是通过自己的美貌,坐上了正处级的鞍山市国税局长的第一把交椅。
图4:2009年-2013年女性职务犯罪主要类型(单位:人)
3、犯罪手段隐蔽,赃款去向固定
女性职务犯罪相对手段比较单一,有一个由小到大逐渐变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过去她们大多会将赃款用来补贴家用、走亲访友、全家消费。但近年来,花巨款做美容、整容、买名牌在女性职务犯罪中显得尤为突出,倒在“美容腐败”上的女性官员不乏其人。2012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就查处了 12起女性官员“美容腐败”案件,这些女性官员,每人在美容会所的消费记录都多达数百次。
四、寻找女性职务犯罪恶之源
高检院职务犯罪预防厅杨静发表文章认为,女性职务犯罪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女性自身的各种问题。
◎权力失控和监督失位 《南方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腐败的实质,就是一个“前腐后继”的问题,权力缺乏约束和监督。有网友说,一些女性领导干部官做得越大,各方面的约束却越来越小。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不好、下级监督不了。
◎制度失效和观念淡薄 胡碧云在他的《女性职务犯罪报告》中分析指出,一些单位制度设置不合理,或制度形同虚设,会给犯罪提供可趁机。加之一些女性官员法律观念淡薄,抱有侥幸心理,分不清罪与非罪的概念。
◎盲目攀比和心理失衡 北京一家媒体曾随机抽取部分受贿案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受贿女性官员收受的礼单中,“小件奢侈品”名列第一。由于盲目攀比和心理失衡,一些意志薄弱的女性公职人员,会利用手中职权大搞权钱交易换取生活上的享受,滑向犯罪的深渊。
◎为情所累和家庭失调 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感情用事,生活中容易为情所累。同时,不少案例也表明,相当数量女性职务犯罪者的家庭功能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在金钱上寻找平衡与寄托。
四、 舆情点评
谈到女性,国外常称之为“第二性”。西蒙·波娃在她的巨著《第二性》里,便将相对于男性而言视之为第二性的女人,进行了全面的讨论。有人说,善良的女人和正直的男人一样美好、神圣,而贪婪的女人和堕落的男人一样愚蠢、疯狂。
女性职务犯罪,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女性参政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女性职务犯罪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女性职务犯罪”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女性对权力并不具有特殊的免疫力。正如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所说,腐败不分年龄,不分职务大小,更不分性别。女性职务犯罪增多,表明权力运行有漏洞,权力监督不到位。
舆论也认为,根本问题还是如何制约权力,当权力行使受到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才可能杜绝各类腐败行为出现。对于女性干部,还要加强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提高她们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让她们在工作中体现出“巾帼不让须眉”风范的同时更体现出高风亮节、秉公办事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