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逼捐修衙”根在权力失控

  
        “不捐款别找政府办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石康镇修“政府大院”24家企业遭“逼捐”。原本财政拨款80万元的政府大院改造项目摇身变为800多万元。卖地筹款填不了缺,最后百余万元靠企业“捐资”:深圳老板20万元,矿业公司10万元,爆竹厂6万元……24家企业的捐资清单,背后是“不捐款别找政府帮忙办事”的协商,凸显的却是公权力的滥用。
  
  公权力,其本质乃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其目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如果肆意妄为,把权力用作“逼捐”的“遥控器”,不仅玷污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更会引起群众的厌恶与愤怒。当地政府之所以有如此胆气说出如此猖狂的话,皆缘于其手中掌握了太多的权力,这些权力控制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可以让企业在当地难以生存,政府要“逼捐”,企业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吞。
  
  把公权力当成寻租的筹码,把“为民服务”变成了“不捐款别找政府帮忙办事”,这是典型的权力失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减轻百姓负担,还能盘活市场经济,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然而,在一些地方,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仍然突出,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权责不清,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
  
  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才能把该管的事务管理好。如此,那些仗着“山高皇帝远”,将自己手中的公权力无限放大,用服务性事项或是审批类事项作为“筹码”与企业“协商”的地方政府才会失去本不该仰仗的权力,回归服务的本来价值。
  
  然而,政府职能转变,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完善的市场规则和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规范权力运行和政府行为,最大限度地遏制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同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管,真正约束跑偏的权力,管住奢靡之风,除掉行为之垢。把精力放在为百姓、企业服务上,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让“逼捐修衙”的事件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