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副市长落马看“夹道欢迎与墙倒众推”
背景 :据中纪委网站消息,江苏省徐州市副市长李连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媒体马上将此事与2007年的“江苏邳州市委书记返乡事件”联系起来,当时兼任邳州市委书记的李连玉参加“十七大”载誉归来,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夹道欢迎”,李连玉被网民称为“红毯书记”。前后反差,引人深思。
新京报发表杨于泽的观点:10多天前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反馈称,江苏省“能人腐败”问题突出。邳州曾是苏北最落后县市之一,但2001年李连玉主政后五年时间,邳州城建规模从19平方公里变成50平方公里,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名单,实现了所谓“洼地崛起”。助推邳州发展只是李连玉效应的一面。另一面是他的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卖掉当地大量企业和党政机关的土地和固定资产,而相关单位负责人只能事后追加签字;二是征地拆迁乱象丛生,失地农民利益遭受巨大损失;三是李连玉自我极度膨胀,“返乡事件”只是其苗头。一把手一手遮天,则能人加入腐败的行列,恐怕难以避免。
华商报发表马九器的观点:“红地毯书记”落马了,他的落马注定和他多年来主政邳州脱不开关系,那些耗资巨大的政绩工程、那些法治淡漠的暴力征地、那些寅吃卯粮式的财政逻辑,都成为他贪腐的孵化器、土壤和助推剂。而这些现象的本质之一就是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孱弱:决策中一言堂压过了民主,政绩功利压过了科学,表面文章压过了民生受益,短期利益压过了长远发展,这里面看不到程序、看不到法对权力的监督、看不到法对民主的保障、看不到法所搭建的利益表达平台。把法治这个武器擦亮用好,让它在权力运行的每个链条、每个空间都大显身手,这或许是“红地毯书记”李连玉落马带来的最大启示。
小蒋随想:某些“说一不二”的领导在任时,无人敢和其“叫板”,有下属还主动逢迎献媚;而当领导落马被抓后,又有人如事后诸葛般嚷嚷“我早看出他有问题”,随即还少不了“墙倒众人推”。对于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变,有人毫不脸红地辩解“以前是慑于领导的淫威”,被迫无奈云云。至于“痛打落水狗”,显然是毫无风险的“正义之事”。民主与法治的落实,一方面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为规则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人敢于对不当行使的权力说不。要将权力关进监督的笼子,不可能指望和事佬、马屁精、自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必须要有敢于谏言、不畏特权、对行政问题大胆较真儿的人。而在制度与纪检层面,同样要为说真话的人、有实证举报者保密撑腰,赋予正直者免于恐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