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的“割发代首”说开去
三国时期,
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向我们揭示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重要性。但“割发代首”也有历史局限性,就是一个“代”字,曹操采取变通的方法,使军纪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对曹操“割发代首”之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和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
首先是看牢自己,不为贪欲所害。我们共产党人并不讳言利益,党员干部有合理的利益追求是正常的。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绝不可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而成为贪欲,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生“红眼病”,不能贪得无厌,不能看到人家发了财就心态失衡、看到人家职务升迁就心情失落、看到美色就行为失控。要以坚强的党性、高尚的道德、高雅的情操,遏制贪欲,管好自己。
其次是管住家人,不为亲情所困。对党员干部来讲,家风连着党风,治好家、管好亲人,绝不只是个人的家务事。从这些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不少与他们的家属子女直接相关。领导干部是要讲亲情,爱家庭,
但不能庸俗地爱、盲目地爱、无原则地爱。否则,将溺爱就变成了祸害。个别官员、明星、名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为了孩子,老子可以不顾党纪国法,不顾社会影响。最终酿成大祸。作为党员干部,应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当好家人的榜样,做好子女的老师,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的传统和作风。
再次是谨慎交友,不为人情所累。同什么人交朋友、如何对待朋友,是党员干部必须十分慎重对待的问题。党员干部择友交友,交上思想纯洁、品端身正的朋友,能使自己耳聪目明,保持思想先进、作风纯洁;而那些所谓的“酒肉朋友”、“哥们义气”、“这圈那圈”,忽视了君子之交、道义之教、规过之交,就容易引导自己走上歧路。
路怎么走,要靠自己去悟,靠自己来选。权力,究竟是走好人生之路的铺路石,还是导致腐化堕落的绊脚石?孰是孰非,何去何从,期待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们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