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领导干部无为就要让其落得无位

    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2月9日召开。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强调,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勤勉尽责、善谋善为。对懒政庸政怠政要严肃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2月9日 人民网)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党风政风呈现出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然而,随着反腐纠风态势日益趋紧,对官员的制约、规矩越来越严,让部分官员感叹“为官不易”的同时,各种不作为、慢作为、庸作为、懒作为等“为官不为”现象日渐突出。

“为官不为”凸显了权力观的错位、宗旨意识的淡薄。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为”,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起群众观点,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把事业牢牢记在心头,把群众真正装在心里。要时刻以“为民”“尽责”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多办一些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防治“为官不为”,就当对症施治。一方面,要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使其牢固树立起群众观点,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切实担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神圣职责,始终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并且要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毅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要以制度的方式,强化对干部“所作所为”的监督和考核,要建立健全务实管用、具体实在的制度体系,将自身行政行为置于党纪国法、规章制度的管束之下。同时,对懒政庸政怠政要严肃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为官不为的典型要公开曝光。此外,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才能获得舞台、得到重用,使清风正气在具体落实中得到彰显。

有为才有位,有位要有为,只有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才能拥有和巩固自己“位”,有位而自身不为,那么最终现有的“位”也很难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