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盘点反腐奇葩论调,中央反腐让谁坐不住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入,正风肃纪的发条越拧越紧,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逐渐出现了“过头论”、“刮风论”、“影响论”、“矛盾论”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甚至在社会中也大有市场。通过仔细归纳梳理,笔者大致将这些奇葩论调归纳为五类:

一是“过头论”。有的党员干部认为“打虎拍蝇”过头了,搞得干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有的认为党员干部作风抓严了,矫枉过正,搞得“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

二是“刮风论”。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当前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虽然来势凶猛,但可能就是“一阵风”,刮一刮就过去了。

三是“影响论”。有的党员干部认为清廉为官和事业有为是矛盾的,二者不可能兼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经济社会发展也难以协调统一,抓党风廉政建设会分散精力,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干部“为官不为”,当“太平官”、“混混官”、庸官、懒官,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运动论”。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是党中央高层内部的政治斗争、争权夺利,是一场以反腐吸引眼球、博取民心的政治运动。

五是“反扑论”。有的党员干部认为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会让腐败官员狗急跳墙,互相抱团,展开反扑,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影响社会的稳定。

乍一看,这五大论调好像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一想,却是荒谬至极。因为,在这个腐败官员动辄涉案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时代,倘若任由腐败肆虐蔓延,才会党将不党,国将不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那么,一些党员干部为什么会发出如此论调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看不到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府和良好政治生态对重塑党员干部形象,凝聚民心民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二是能力恐慌,缺乏责任担当。。一些党员干部能力有限,不思进取,平日里只会溜须拍马,混吃等死,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下,不知何为,想为难为。三是心中有鬼却还故作冷静。在如火如荼,势如雷霆的反腐风暴之下,一些腐败分子仍然在千方百计的“打游击”,“玩潜伏”,并且故意散播此类言论混淆视听,幻想中央能够放缓“打虎拍蝇”的步伐,使其有喘息之机。

总之,在笔者看来,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流传着的这些奇葩言论,恰恰说明一些腐败分子已经开始坐不住了,也恰恰证明中央反腐决策是高瞻远瞩,科学英明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随着一批批“苍蝇”“老虎”的被拍被打,这些奇葩论调必将烟消云散,而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将抛弃负重,轻装上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快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