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编者按:“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人用人问题是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换届之年,干部选任问题显得更为紧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一系列选人用人的新理念。
一直以来,党内是容不下“巧官”的。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党员干部,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最可敬的。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近日人民日报也刊文《机关里的“巧官”,得治!》,“把混日子的赶下去,让无为者无位;同时,激励保障机制也得跟上,只有让担当者无忧、干事者有位”。
何为“巧官”
“巧官”并非新词。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书中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其中,排名第七的为“巧宦”。“巧宦”抑或称之为“官油子”、“官痞子”、“混事官”。这类官员实实在在的政事不办,只知粉饰太平,伪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地方上军民的事情毫无作为,唯念念不忘自己的私利;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
“巧官”面面观
人民论坛曾于2009年组织“官油子具备哪些特征”的专题调查,共有数百位党政干部、万名网友参与调查。人民论坛专题调查对“巧官”“官油子”类型进行了归纳细分,为其画像,将种种表现和特征归纳为十个方面。
第1个特征
对待上级阿谀奉承,奴颜婢膝;对待下级颐指气使,自以为是;官位不大,脾气不小。
编辑点评:造就“马屁文化”的不是献媚者,而是一直未受到有效制约的权力。正是权力成为礼物,才引来众多逐臭的“马屁精”,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真正有效的途径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驯服这匹“野马”,不让它随心所欲,当权力不能当成礼物分派时,献媚者一无所得,也就没人愿意毁掉自己的人格尊严,去取悦于上级官员。
第2个特征
欺上瞒下,八面玲珑;当面人话,背后鬼话;两个面孔,两面哄弄。
编者点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类人往往自视功夫到家,到头来只能身败名列,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第3个特征
轻视群众,疏离群众,折腾群众;“空头支票”忽悠百姓,连哄带骗对待群众;群众家可以不去,领导家不能不跑。
编辑点评: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实践证明,只有心贴近群众,遇事多与群众沟通商量,使群众感受到干部是真心为他们好、真诚为他们办事、真情为他们解忧,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4个特征
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屑干;不干实事,很会“来事”;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忙忙碌碌装样子,吹吹拍拍过日子。
编辑点评:从古至今一直说“抬轿子”者贻害无穷,它的问题在于把官员“抬”出了脾气,把法和权“抬”得混淆,把公仆“抬”得远离人民。
第5个特征
熟读官经,明哲保身,善于邀功诿过,总能见风使舵,宁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保证不出事,四平八稳地做官。
编辑点评:太平官好做,可以少干事、不干事;太平官难做,各项日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民意测评、问责机制掀起的“除庸”风暴,越来越影响着他们的“乌纱帽”,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当官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太平官的惯用招式是“打太极”,从某种程度上说,太平官比贪官更可恶。
第6个特征
不干正事,净动歪心。奉行“搞定就是安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编辑点评:当前“摆平”成为个别领导干部的口头禅。而需要“摆平”的,恰恰是那些暗箱操作、掩盖罪行或是不按程序办理的事情。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要接受人民的监督,所以个别人要当心在“摆平公检法”的同时,首先可能被“摆平”的会是自己。
第7个特征
空话说得比谁都溜,大话说得比谁都真;总结写得头头是道,讲话说得天花乱坠;夸夸其谈,言之无物。
编辑点评:个别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每逢讲话、会谈却总是风光无限,张口党纪国法,闭口仁义道德,条理清晰、高屋建瓴。但若有心再回味一下这些话,又是似曾相识,毫无新意,甚至有个别干部“吹牛”也吹出了水平。延安整风时期曾旗帜鲜明地反对“党八股”,我们现在更应跟官场中的“新八股”做坚决地斗争。
第8个特征
说话留半句,见面哈哈哈;开口叫“哥们”,闭口称“兄弟”;只栽花,不栽刺,一团和气,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
编辑点评:时下,不仅是官场,就连一般的人际交往中,批评、揭短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圆滑规则——只要不牵涉到自我利益,就可当“声音哑巴”和“观点聋子”。其实,官员在面对社会难题的时候摒弃“老好人”思想和圆滑思维,对问题本质尖锐地发“狠话”,毫不回避,坦荡无忌,这才是一种值得敬畏的品德。
第9个特征
爱搞文过饰非,爱玩花拳绣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办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编辑点评:说到“政绩工程”,在我国其历史渊源可谓久远。如战国时,蜀郡守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历2000多载而不废,至今仍泽润川西千万亩良田。这样的政绩工程已然流芳百世,还会遗惠后代,当然为老百姓所传唱。然而当下揭露出来的“政绩工程”却成为腐败工程的代名词,收获的无疑是劳民伤财、民怨载道。
第10个特征
享乐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
编辑点评: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作风建设成效有目共睹,但顶风违纪问题仍时有发生,有的“四风”问题还改头换面、潜入地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
换届之年,严格规范选人用人
干部选用历来是关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发展的关键问题,也容易出现廉政风险。换届之年,干部选任问题显得更为紧要。
“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政治生活危害最烈,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1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习近平指出,要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用人风气更加清朗,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水秀山清。那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选什么人、树立什么导向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二十字”好干部
背景: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
内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三严三实”
背景:2014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
内容: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3.忠诚、干净、担当
背景:2014年10月习近平对云南工作的指示及在之后多个重要会议上提出
内容: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4.“四有”干部
背景:2015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与县委书记座谈会上提出
内容: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5.“五个必须”
背景:2015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
内容: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6.“四个人”
背景:2015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提出
内容: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
7.“四铁”干部
背景:2015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
内容: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 铁一般担当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巧官”在党内没有市场,既要立明规矩,加大追责力度,把混日子的赶下去,让无为者无位;同时,激励保障机制也得跟上,只有让担当者无忧、干事者有位,才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浪潮中击楫勇进,在干事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人民论坛网记者 赵光菊根据《人民论坛》、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