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4天5名官员落马 中纪委通报中这些表述耐人寻味


官员的责任都是相似的,

落马的姿势各有各的不同。

5月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共通报了7起高官落马事件。值得关注的是,有5起事件集中在22日至25日这4天。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对于几起高官落马的描述来看,这句话可以这么说,“官员们在岗位上的责任都是相似的,而落马的姿势各有各的不同。” 

“五假”副部如何炼成?


5月25日上午9点30分,中央纪委官网公布了司法部“首虎”——原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被“双开”的消息。

通报中明确表示,卢恩光全面造假,不只是年龄,不只是入党材料,还包括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等,这么多内容都是假的,那这个落马官员的履历还有多少真的?

中央纪委的通报中,细数了卢恩光的几宗“罪证”:

  • 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长期欺瞒组织;

  • 金钱开道,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

  • 亦官亦商,控制经营多家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为企业谋取利益;

  • 对抗组织审查。

  • 为在职务提拔、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物,涉嫌行贿犯罪。

这么多问题,真是细思极恐。通报中还称其“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选人用人制度,破坏了相关地方和单位的政治生态”,他被“双开”,移送司法,还“撤销其违规获得的荣誉称号”。

先来看卢恩光的年龄。卢恩光多少岁?不知道!

此前官方公布的卢恩光简历并没有提及他的出生年月,但在一些搜索引擎中,称工程师卢恩光系1965年11月生,大学本科文化程度,山东省方舟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

对了,工程师卢恩光,和司法部原政治部主任卢恩光,是同一个人。

说到学历,他有本科学历,也有在职研究生学历,还有管理学博士学位,甚至还有法学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经历,按照通报的意思,这里面的一项或者几项是假的。

通报中还提到,卢恩光“工作经历”也造假。

以上是中央纪委披露其“双开”时附上的简历。除了没有出生年月外,他的简历时间跨度还很长,第一阶段就是从1984年9月至2001年3月,跨度约17年。这一段时间中,他的经历非常丰富,体现在简历上却比较“精炼”。

对于卢恩光的经历,通报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怎么一步步变的?是“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

上世纪90年代,他从科技副乡长转任高庙王乡党委副书记,同时兼方舟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不过,除了方舟集团以外,他还担任两个集团的一把手:诺亚集团和古阿井阿胶集团。

卢恩光落马时,文章《司法部首虎卢恩光的3种身份》中说过一件事:1999年2月10日上午,山东方舟集团、诺亚集团和古阿井阿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卢恩光携带一张1000万元的支票和一封信,赶到北京,带头向有关部门捐出1000万元,为国家捐建一艘航空母舰。

方舟集团和诺亚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是卢方立。山东古阿井阿胶集团在1998年3月由方舟集团接管进行资产重组,改制成立“山东阳谷古阿井阿胶厂”。

卢恩光的身份,此后几经更替。一财网报道称,1998年2月,卢恩光升任阳谷县政协副主席,不再在方舟集团任职。去年12月,一财网记者曾到方舟集团总部寻找卢方立未果。工作人员称,卢方立不在公司,外出养病已有半个月。公司经营运转正常,并不清楚卢恩光和卢方立的关系。

但卢恩光当官之后,真的把企业主的身份抛弃了么?并没有。在中央纪委的通报中,明确指出卢恩光“亦官亦商,控制经营多家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为企业谋取利益”。

2016年6月2日上午,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司法部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便提到,“对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队伍管理松散,有的领导干部违规兼职、档案造假、瞒报个人事项等”。

如今,卢恩光成了巡视反馈情况的一个注脚。

不过,提到省部级官员简历造假,卢恩光并非第一个。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栗智就被通报“档案造假,向组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再比如广东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书记李嘉被通报“篡改本人档案并向组织提供虚假说明”。

也有厅级干部涉嫌档案造假。

2016年6月30日至8月30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江西省进行了巡视“回头看”。此后,在当年12月江西省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中提到:针对“厅级干部涉嫌档案造假”问题,我们组成专门调查组进行了调查,已形成初步调查报告,正在按照有关规定研究处理。

今年4月,甘肃省委关于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的通报中,也提到“有的领导干部档案造假”,对认定档案造假的2名厅级干部、3名县级干部已给予处分或作出组织处理。

据报道,在档案造假的官员中,有的篡改年龄高达11次之多,有的除了性别之外,其余信息都是假的。

档案造假,还可能诱发窝案。媒体报道称,辽宁省盘锦市大洼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夏野伪造入党材料案,涉及9人;山西省太原市质量检验协会原秘书长王红英为了篡改档案,涉及质检、组织、人事等多个部门人员参与,10人受处分。

去年12月第一财经报道称,一名在京任职的阳谷籍官员披露,他与卢恩光在一次山东老乡聚会上相识,当得知该官员也是阳谷人且在中央机构任职后,卢恩光异常高兴,马上要求互留电话。在随后的交往中,卢恩光向张华展示过一本山东在京老乡通讯录,并希望通过张华结识更多山东籍在京官员。2003年下半年,他还接到卢恩光邀请参加晚宴。这个晚宴共有10人左右,参加者全部是有关领导的秘书。当时的报道还指出,聊城市、阳谷县的一些前官员已被要求协助调查,详细讲明卢恩光在山东期间被提拔的过程。

一路金钱开道的卢恩光如今被“双开”了。

迷信:求人不如求己


对25日通报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旭严重违纪问题,以及2日通报的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严重违纪问题,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则同时提到了一个词“长期搞迷信活动”。

对陈旭,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这样描述,“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违规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大搞以案谋私,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对抗组织审查,长期搞迷信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从陈旭的简历中可见,其专业为管理工程。查找管理工程专业的释义为:研究工业企业组织有效生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科学。

而在科学内涵与外延中,通俗地说,科学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这位1952年出生的硕士研究生,对于科学一词的理解看来产生了严重偏差。 

而对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的描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描述得更为严重,“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毫无政治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长期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进行经商营利活动,大肆攫取巨额经济利益,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对抗组织审查,长期搞迷信活动。” 

这一段描述,已经上升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而“三观不正”则是对一个人的根本否定。

事实上,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党员不准搞封建迷信,不准信仰宗教,不准参与邪教,不准纵容和支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其活动。

落马85天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陈旭在今天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并以涉嫌受贿罪移送司法。

对于这个上海第二虎、政法“首虎”,中纪委在通报中称其是“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而这个提法首次用在省部级及以上落马官员上。

3月1日上午,卸任检察长职务的陈旭以上海市法学会会长的身份参加了一个揭牌仪式。晚7时,中纪委官网就公布了他因涉嫌严重违纪而接受组织审查的消息。

中纪委通报称,陈旭存在5方面的违纪情况:

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违规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大搞以案谋私,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对抗组织审查,长期搞迷信活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接受他人安排的旅游和打高尔夫球活动;违反组织纪律,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反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亲属收受财物,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反生活纪律。

其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涉嫌受贿犯罪。

通报称,陈旭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和社会公平正义,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系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决定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取消退休待遇,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记者梳理发现,问题通报中被指“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大老虎并不鲜见,比如日前被批“毫无政治信仰、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的安徽原副省长陈树隆。

但是被视为“不收敛、不收手典型”的大老虎,截至目前仅有陈旭一人。

公开简历显示,陈旭出生于1952年11月,上海人。纵观其履历可以发现,法院、政法委、检察院,他都干过,可以称得上是“老政法”。

自1979年迈入仕途后,长达23年时间里,他都在法院系统,从一名书记员升任上海政法委副书记、市高院党组成员。2002年离开法院,专任上海政法委副书记。2008年再次回到政法系统,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直到2016年1月26日退居二线。

记者曾注意到,2014年做客某访谈节目时,陈旭曾表示:“1979年法院检察院恢复重建的时候,当初有个电影叫《流浪者》。看了后,做一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官,成了我青年时代的梦想。”陈旭还称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他谦虚低调,清清白白做人。

结果,在中纪委的通报中,他被批大搞以案谋私,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和社会公平正义。此外还有亲属收受财物,违规从事营利活动。两厢一对比,对当初的信誓旦旦,可谓莫大的讽刺。

据中新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因长期在上海政法系统担任要职,人脉广泛,能量巨大,所以当地有人称陈旭为上海滩“头号法枭”。而他的落马早有预兆,即在2016年初,两名下属先后落马。

2016年1月7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原专职委员季刚被调查。因办理过大量在上海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此人在当地政法圈被称为“上海滩公诉总教练”。季刚被查19天后,也就是2016年1月26日,陈旭卸任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

两个月后,陈旭的另一名下属汪康武被查,汪曾在上海法院系统任职,落马前任市仲裁委员会原副主任、秘书长。上海市高院退休法官姜宁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汪康武落马后不久,陈旭被中纪委召到北京配合调查。

至于上述3人的密切关系,从一件小事就可见一斑。姜宁称,2008年,陈旭第一任妻子患癌症去世。办理丧礼的各项费用,由上海某律师事务所主任埋单。汪康武落马后不久,这位律所主任也被纪委带走配合调查。

陈妻去世不久,陈旭和第二任妻子,也就是何思颖结婚。汪康武有一个同学是上海某律所首席合伙人。在汪康武的牵线搭桥下,何思颖辞去上海一中院书记员职位,进入该律所当律师。

2014年4月起,中纪委提出要重点查处4类官员:十八大后还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由此可见,“不收敛、不收手”居首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起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九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二)强迫、唆使他人违纪的;(三)本条例另有规定的。

共产党新闻网分析称,贪官不收敛不收手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存侥幸之心”型、“贼船下不来”型、“破罐子破摔”型等等。而它暴露出官员“无利不起早”的贪婪本性,折射出官员“心里装着权钱利,独没有群众”的丑恶嘴脸。

坑爹与鬻爵

对于5月24日通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因严重违纪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一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列举了很多条目,但这很可能是一起“坑爹”的违纪行为。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这样描述,“经查,刘新齐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组织纪律,违规选拔任用干部;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其子收受他人财物,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经商谋利,收受礼品、礼金。” 

“坑爹”的后果则是,开除党籍处分,由监察部报国务院批准给予其行政撤职处分,降为正处级非领导职务;收缴其违纪所得。

而对5月10日通报的,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文科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事件,出现了一个比较生僻的词。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这样描述,“经查,李文科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为自己提任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为搞攀附输送巨额利益,大肆卖官鬻爵,对抗组织审查,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什么是卖官鬻爵?鬻字怎么讲? 

鬻字出自《左传·昭公十四年》,其中一句“鲋也鬻狱”,此处做“卖、出售”释义。

而“卖官鬻爵”一词,则出自《宋书·邓琬传》,其中一句“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

其释义则为“形容政治腐败,指当权者出卖官职、爵位以聚敛财富,腐败社会。”

而卖官鬻爵的后果,则是李文科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来源:中国新闻网、政知圈(ID:wepolitics)、第一财经网、瞭望、大众日报、华商报、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