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组的情况汇报
在江棋镇的中心路上,有两位不速之客正在急行赶路。这两天,他们一直在乡镇跑。今天的一个点—金河村,将是他们走访的重点。领头的张庆祥(县纪委监察一室副主任)和黎小光(县纪委优化办办事员),时不时地回想起县纪委书记吴鹏亮的嘱托:“一定要摸清摸实这次暗访行动中重点镇村的党风政风情况,下周我要看情况汇报。”
(一)
五月的天气,日头已经很辣。手表上的时针定格在中午12点上。“小黎,咱们就到前面吃饭”张庆祥右手一指—“福运来”农家乐。走进厅堂,豁然开朗。前台、方桌、条凳,一尘不染;装饰画、金鱼水箱,加上中堂条幅(财源广进,幸福安康)衬托出农村的质朴与现代气息的相得益彰。张庆祥与黎小光坐定,两杯茶即送到跟前。三两口下肚,疲乏已消除大半。看着眼前络绎不绝的食客,两位城里来的“客人”感觉有点懵,“这是农村小饭店吗”张庆祥暗自嘀咕。翻开菜单,干切牛肉、花生米、干丝汤、西红柿炒蛋这四样点好,张庆祥交予服务员。赶路的劳顿碰上可口的饭菜总是能让人忘情地多扒两口饭。前台的老板刘喜三见两位来客文质彬彬、手提公文包又动作干练,便暗自揣度他们是来“公干”的。“老江湖”刘喜三将果盘放到桌上,“两位第一次来,这是我店赠送的水果。”张庆祥和黎小光并未碰。张庆祥笑谈道:“老板,你这儿生意不错。”刘喜三回道:“以前可不这样,以前咱这生意不仅平淡而且有些村干部还打白条,过去咱的日子是喝苦酒,越喝越愁。”张庆祥一听,神情严肃起来。“但是,这五年不一样了。中央八项规定一出,各级干部都被实打实地管起来了,白食也不敢吃了。公款吃喝一收紧,老百姓的消费更趋向理性。我们家常菜馆因为经济实惠生意自然就好了。随着县乡两级政府争取的国道工程落户我镇,过境的旅客是越来越多,我们这小本生意是越做越红火啊!”
(二)
张庆祥和黎小光驱车来到了金河村。在一片麦田里,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头正在喷洒叶面肥。手摇喷雾机正有节奏地徐徐吐出雾气。待一条田喷完,他坐到了田头小憩。眼前的这个暗访机会,张庆祥和黎小光是不会错过的。停下车后,张庆祥问:“老先生,在打叶面肥啊?”老头一听,这是个懂农事的。“嘿,没想到你这城里人还知道不少。这小麦到了扬花期,要进行一喷三防。”张庆祥将随身的一支烟递过去,老头点了下头说了句“谢谢。”“你们种田的效益咋样?”张庆祥问。“我们现在种特经农产品,这些个麦子也种得少了,明年我就不种了。我们家还养了几十头猪,扣了几亩西瓜大棚,年收入过4万,生活还不错。”老头吸了几口,像收录机接上电一般不停地唠着。“这几年农村变化很大,国家抓反腐厉害。现在的农村,村干部比以前规矩多了,你现在喊他喝酒他都不去。以前国家的各种补贴发放,我们农民都不知情,现在不敢了,只要不公示补贴发放情况,一经举报,纪委就会来查,村干部也会倒霉。现在农村的风气好了,我们的心气也就顺了。”
(三)
下午三点,金河村村部,两个陌生的城里人在村部里左看看,右看看。一位打扫卫生的老先生看见了来客,连忙招呼道:“今天你们来得不巧啊,书记去镇上开党员干部大走访动员会了。村主任到二队王长根家调解矛盾了。”张庆祥面不改色地说道:“没事,我们也是路过,看到村部蛮整洁清爽的,进来看看。”老先生连忙说:“欢迎啊,欢迎啊。”“我以前是村里的小队长,现在退休了,在村里打打杂。”老先生介绍起自己来。“五年前,这里的环境可不怎么样。”老先生停下手中的活。“五年前,老旧的村部,简陋的村卫生室,还有坑洼不平的农路就是我们金河村的标志。就连以前的村干部选举都是乌烟瘴气的。选前户户两包烟,选后快活似神仙。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村里的吃请风盛行。家家户户结个婚、生个娃都要带村两委班子成员吃饭。用我们土话讲叫‘吃白大’。现在不同了,八项规定出台后,两委班子也换了一拨,老百姓选出了自己的当家人。各方面的监管也到位了。你看这新农桥,这田间路,还有这宣传栏上的各种密密麻麻的表格,风气一改,办个事都不要奉承村干部了,钱还省了一笔呢。”谈话间,三人走到了后院。一阵郎朗的读书声传了出来。一个年轻人捧着书本在领读,身旁的小朋友在跟读。老先生解释道:“这是刚分配到我村的大学生村官。他是我们村留守儿童的校外辅导员,孩子们可喜欢他了。”张庆祥和黎小光相互对视了一眼,欣慰地点点头。
回去的路上,张庆祥对黎小光说:“变化真大啊!”“是啊,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黎小光回道。“汇报材料的思路我已经拟好。”张庆祥递了过去,黎小光看了一下主题,“风清气正这五年”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