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规治党”新时代
党内法规一直备受重视,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规范党内法规的制定、审查、备案和清理,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促进从严治党。
6月下旬,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了布局,“依规治党”又迈进了一大步。
自1990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第一次正式使用“党内法规”名称之后,党内法规一直备受重视。
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规范党内法规的制定、审查、备案和清理,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促进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依规治党成为其中关键所在。
五年来,依规治党稳步推进,迎来了新的时代。
从严治党大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出“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开创了管党治党的新时代。
2012年,甫一上任,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新一届政治局领导的首次亮相中表露决心。他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并且进一步表示,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绝不能手软。
不久之后,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
在2014年1月14日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来表示从严治党的勇气、决心与信心。
同年10月,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依规治党”成为重要抓手。
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着力完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切入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纪检监察报》文章指出,这标志着我们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
党章重新焕活力
《党章》规定了党的性质、党的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党员、党的干部以及管党建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党章》的历次修订对其作用的发挥和指导党建工作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回顾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党中央特别强调尊崇党章,成为依规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也因此重新焕发活力。
在党的十八大通过新修订的党章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
此后,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成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第一个基本内容,成为学习教育的基础,用践行为《党章》的理论创新提供实践经验,成为时代精神赋予《党章》新活力的主要方式。
《求是》杂志发表署名仲祖一的文章指出,党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遵循。文章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党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从严治党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都必须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只有以党章为准绳,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只有严格落实党章,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取得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成果。
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主任韩强认为,在党内所有法规体系中,源头是党章,它相当于“党内宪法”“党内的基本法”,所有的其他法规都是它的延伸或补充,同时必须服从或从属于党章。
韩强认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遵守党章一定要原原本本、完完全全地去遵守,有些规定会有一些更具体化的表述在其他的党内法规中,这就意味着要把党章和党的法规统一起来。
牢固党规筑基石
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抓手。《中国纪检监察报》指出,要把依规治党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
在重新强调党章的重要性同时,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成为十八大以来依规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要求,党中央先后制定、修订了66部中央党内法规,占168部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的四成,并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做到了有规可依。
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要求,是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形成的一系列规定和举措的系统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一时间,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成为舆论热点。
2014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的署名文章《坚持党的领导 依规管党治党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王岐山指出,依规管党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只有把党建设好,国家才能治理好。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拥有一整套党内法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王岐山强调,要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党规党纪应着重规范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党内法规建设要循序渐进,先从提出工作要求入手,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再上升为制度。
不仅如此,党内法规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有些规范、要求在全社会还不具备实施条件时,可以通过对党员提出要求,先在党内实行,不断调整完善,辅以在全社会宣传引导,条件成熟时再通过立法在国家层面施行。
《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文章指出,运用党内法规从严治党,保证党员、干部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强大推动作用;统筹推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是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依规治党需要有制度的笼子,需要有党内法规健全的体系。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党的法规制度建设还将继续完善。
为此,党在历史上第一次对党内法规制度进行集中清理,并于2014年11月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标志着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全部完成。
中央办公厅法规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在强化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制定一批基础主干性党内法规,整合形成一批综合性党内法规,抓紧制定一批实践亟须的党内法规,及时修订一批不适应现实需要的党内法规。
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则明确指出,要完善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
纪律建设是基础
90多年来,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反映全党统一意志的铁的纪律变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同时充分运用党的纪律,对违反党章和各项党内法规、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置和纠正。
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十八大以来,对于严肃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十分重视、多次强调。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三次全会上,他又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2013年6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在强调纪律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廉政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纪处分条例受到重视。前者于2003年印发,后者于2010年印发,两者都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项法规:前者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后者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中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认为,《准则》和《条例》的修订以及出台,就是把从严治党、从严执纪的笼子打得更牢,制度的网结得更密、更细、更小,对于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更加有力。
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用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
对此,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认为,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又是铁的纪律。严明党的纪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