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奢靡之风盛行。李绿园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将“勤俭持家”“忠孝传家”等家训思想也融入小说之中。
《绿园家训》第十八条讲道:“勿尚体面,以耗积储。体面者,品高,行端,学赡,文美,人自敬之,才谓之体面。若衣冠之鲜丽,裘马之轻肥,仆从之俊干,此不过市井小儿之所谓体面耳,非真体面也。徒务乎此,识者已掩口而笑,况耗家资而为之,则下愚之所为矣!”在李绿园看来,勤俭持家并非是让儿孙生活地捉襟见肘,但也不能随意挥霍浪费。读书人的人格尊严来自于“品高,行端,学赡,文美”这些内在魅力,而非锦帽貂裘、玉盘珍馐。
李绿园故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杨海中:
小说中,李绿园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谭绍闻堕落的过程,并反复强调不要赌博。他亲身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果社会环境很糟糕,家庭教育再用力恐怕也是事倍功半。所以他主张净化社会环境。
道光年间河南著名藏书家杨淮对《歧路灯》与《绿园家训》赞誉有加。李绿园的著作大多都保留在这座门庭显赫、富甲一方、藏书甚巨的杨家大院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绿园的成长与《歧路灯》的创作,得益于平顶山这片沃土下厚重的文化积淀。
两百余年过去了,这两部作品至今还影响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教育理念,耕读传家的基本规范,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南。
李绿园代表作《歧路灯》
李绿园第九世孙 李红亮:
这个院子就是李绿园书屋,书屋的名字“今有轩”是李绿园自己起的,《歧路灯》就创作于此。
“静坐东轩,有琴有书。景庇清荫,林竹翕如。顾渐华鬓,岁月眇徂。中心怅尔,慨都在余。”置身于绿园故居,我们仿佛还能看到一位饱读诗书的老者,在用他忧世壮行的谆谆教诲书写着一部部闪耀着淑世情怀的传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