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勤廉风范

无私为民好支书——记陕西省黄陵县双龙镇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上)

地少不保收、雨天两脚泥、人往外面跑……曾经,索洛湾是一个山沟沟里的“烂杆村”。

山清水秀、道路平坦、院落整齐、产业蓬勃发展……如今,索洛湾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自2000年担任陕西省黄陵县双龙镇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柯小海十几年如一日,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忠诚与奉献,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路子。

“要想干好农村事,绝对不能有私心”

以“廉”为宝,绝不为自己和亲友谋私利,这是柯小海给自己划下的“硬杠杠”。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第一天,柯小海就和班子成员约法三章——不贪不占不拖拉。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县里提出发展疏松杨产业,索洛湾村接到了100亩的种植订单。虽然柯小海挨家挨户进行动员,但村民并不相信种树能挣钱,没几个人愿意种,只同意把地转让出去。

无奈,这事最终落到了村干部身上,柯小海一个人就栽了几十亩。不到两年,附近煤矿征地,这些苗木算下来有一笔不菲的补偿金,此时,却有个别村民在背后议论:“当支书就是好,估计早知道征地消息,这次可捞美了。”

令村民意料不到的是,柯小海告诉大家,谁家地里的苗木,补偿就算谁的。这时,就连村里平时最难对付的“刺头”都无话可说了。

“小海年轻敢为,脑子活,更可贵的是他没私心。”和柯小海搭档十多年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张军朝说。柯小海却说:“我当然有‘私心’,‘私心’就是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一年,柯小海接到了附近煤矿的一单大生意——承包运煤生产道路建设工程,但他主动作保把工程让给村集体,个人还垫付了前期工程款。

“这么大的工程,能赚不少钱,就这么拱手让出?”有朋友为他感到不值。他却摆摆手:“不与民争利是我们村干部的本分。”

随着村里产业的发展,拉工程、安排工作等请托之事接踵而至,柯小海都一一回绝。他说:“不管是谁,只要是真心为群众利益着想,经过群众认可,我坚决支持。反之,坚决反对。”(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村干部不能承包村里的任何工程;村干部要约束好自己和身边人,不与群众争利益……多年来,柯小海不但以身作则,还带动村干部给自己立规矩。现在,但凡村里遇到大事要事,都要经过集体讨论、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实现了村级管理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只有公平公正,群众才会信任你”

“有威望但不霸道,作风正且重公道。”这是索洛湾村群众对柯小海的评价。

2003年,附近的煤矿开工,为索洛湾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矿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建了停车场,为运输车辆服务。

“有人没交钱就开着大车进出……”很快,有村民反映问题。

“都是一个村的,口头警告下就好”“处理一下主要责任人,其他的就算了”……紧接着,请托说情的人也出现了。

经过与村干部商议,柯小海很快作出决定,对违规的人一律按规定作出处理。从此,此类问题再没发生过。“只有秉持公平公正,群众才会信任你,支持你!”柯小海说。

有一年,村集体给全村人免费发西瓜,有晚到的村民嫌拿到的西瓜小,抱怨不公平:“你看,都是村干部的亲戚把大西瓜抱走了,剩下的都是小的……”

本是一片好心,却把事给办砸了。于是有人提议,分西瓜这事不能干了。

“分西瓜是好事,为什么群众不认可?”柯小海认真分析了原因,认为核心还是公平公正。不久,村里又第二次组织分西瓜,采取的是编号抓阄的方式,结果村民都很满意。

给村民缴纳养老金、医疗保险金,配发家电、生活用品,年底按人分红……在用村集体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的每一个事项中,柯小海都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的处事方式,是打开村民心结的“良方”。在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下,索洛湾村发展进入快车道。

时隔几年之后,村里再次分西瓜。谈到这次分西瓜,柯小海开心地笑着说:“这是我有意做的一次测试,这次没有编号抓阄,结果发现来得早的村民都是先挑小的抱,可见这几年村里不但经济发展了起来,村民的素质也大幅度提高。”

用村民的话说,先抱小西瓜,就是不给村干部添麻烦。

“勤俭乃持家之道,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索洛湾村是解放前游击队的活动区,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小康的发展巨变。在老辈人的教诲下,柯小海从小就深知勤俭的重要性。

有一年,村里有人去世,大伙都去帮忙。为了答谢帮忙的乡亲们,在外做生意的家属特意拉回来两只羊,要让大伙好好吃一顿。

柯小海知道这件事后,主动出面做这家人的思想工作。

“这次你们家起个头,把外面的一些不好风气带回来,那以后村里其他人家办事怎么办,是不是都要买两只羊回来?长此以往,会形成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最后,这家人打消了这个念头,前来帮忙的人也都表示理解。

索洛湾村“家底”越来越厚,柯小海花钱却“抠”得越来越紧。

在打造索洛湾景区“水帘洞”的时候,村里遇到了难题。为了缩短洞口到洞尾的距离,需要开山凿洞,有人报价500万。

景区到处都要花钱,而凿个洞就要花这么多,柯小海怎么想都不划算。于是他多方走访,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请来技术专家和施工队伍负责凿洞,剩下的土石方转运等工程自己想办法解决,最终工程只花了50万就解决了问题。

这些年,柯小海没有乱花过村集体的一分钱,全部用到刀刃上。

从建停车场、发展养殖业,到现在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索洛湾的美丽乡村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索洛湾村能有今天,不是说我有多大本事,除了我们村发展机遇好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党的政策好。”柯小海说,要让群众一起分享党的好政策带来的红利。

为附近村子建成豆制品深加工厂、无偿为贫困群众提供中蜂和养殖技术、帮助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产业……如今索洛湾村富了,柯小海又把目光投向周边还相对落后的村组,采取“先进包后进,强村带弱村”的办法,帮助邻村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因为贡献突出,柯小海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并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本报记者 叱骁峰 通讯员 马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