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读懂监察法里的“中国话语”


  法者,治之端也。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是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制定监察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对于创新和完善国家监察制度,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监察法汲取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智慧,总结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国理政丰富实践,从形式到内容,从体例结构到文字表达,无一不反映出新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反腐败话语体系。

  监察法是反腐败国家立法,是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统领性、基础性作用的法律。读懂监察法中的“中国话语”,有助于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实现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为此,我们约请参与起草监察法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同志,分主题对条款内容以及社会关注问题等进行权威解读;约请北京、天津、浙江等地纪委监委相关同志,结合地方探索实践经验,“实证”监察法;约请相关专家学者,谈监察法中的中国反腐败话语等,供参考借鉴。

 

● 权威解读 ● 

深刻认识监察法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 马森述 

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具体体现 / 陈三坤 

不仅强调职权更突出责任 / 王伟 

六大类人员全部纳入监察对象 / 黄韶鹏 

确保惩治腐败的有效性和威慑力 / 李庚 

强化内控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 姚科铸 

“五大监督”确保监察权力不被滥用 / 陆国栋 

● “实证”监察法 ● 

“实证”监察法编者按 

监委不是权力集中的“超级机构” / 杨齐 

如何理解纪委与监委职责的对应性 / 钱唐 

坚持纪在法前 实现纪法贯通 / 钱唐 

全线打通法法协调衔接各个节点 / 钱唐 

如何正确理解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责 / 钱唐 

突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 / 杨齐 

如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初探 / 张晃榕 

人大如何对监委实施有效监督 / 李兵 

● 专家系列谈 ● 

监察法中的“中国话语”择要 / 马怀德 

实现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入法” / 高波 

建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 / 纪法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