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一封诀别家书

胡亦玉同志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双亲大人尊鉴:

纵观历史,古之明主贤君其所以能长治久安,莫不以孝治天下。吾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五千余年之悠久历史隆而弗替者,亦莫不有赖于孝悌忠信之传统美德所维系。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然自投身革命,吾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景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惟今日对家庭不能无一言:万一不讳,大人切勿悲伤,且应以闻此讯以自慰。人终不免一死,死是寻常之事,为民族大义死于枪弹之下,痛哉快哉。勿为吾悲哀或可惜,抑或不以此责吾恨吾,“为公忘私”“为国忘家”,古之明训。望双亲大人安康!

儿 亦玉上

十月十五日

解读

这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烈士之一的胡亦玉1930年写给双亲大人的家书。这封家书,是烈士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记忆,诉说无尽思念,寄托着烈士对父母的殷切祝福。胡亦玉烈士给父母的家书中,首先引用历代明君治理天下长治久安的原因是以孝道为先;其次是当忠孝难以两全时,没有国哪有家,舍小家为大家;最后希望父母不要为儿子感到伤心,或者埋怨儿子,儿子为国牺牲应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胡亦玉,1910年出生于江西永修县马口百石胡村。1925年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季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25年以来,他先后担任永修交通站交通员、副站长、站长,从一名普通地下党员成长为地下工作领导人。

1927年8月,八一南昌起义打响。胡亦玉在永修县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发展地下党员等工作。1930年9月,由于叛徒出卖,胡亦玉在永修县马口小学被捕,同年10月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在南昌监狱中,年仅20岁。

胡亦玉烈士是一位面对敌人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下面让我们从胡亦玉烈士的三个小故事中,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故事一:力争减免儿童学费

1929年,胡亦玉在马口国民中心小学任教,他目睹广大贫苦劳动人民因家境贫困,无钱送子女入学,许多学龄儿童无法进校学习。于是胡亦玉向县教育科负责人进行交涉,要求减免这部分儿童的学费,教育科被迫同意。由此,马口国民中心小学该学期增加学生20%。后来他的一名学生写了一首诗歌颂他:

诗曰:

不慕荣华爱布衣,一生乐意做人梯。

振兴教育倾全力,培养才华细入微。

冷暖关怀施厚德,退袍济困古风吹。

无缘报答心如割,罪倒黄泉跪地赔。

故事二:引导孤儿投身革命

胡亦玉在校教学对学生耐心诚恳、细致入微。有个孤儿学生叫胡亦亮,全靠残疾兄长胡亦亭劳动维持生计,而他在校又是有名的“打架大王”。胡亦玉常与他交谈,肯定他爱劳动和喜欢斗争的长处,启发他的思想觉悟,要求他努力学习,将来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在胡亦玉老师言传身教下,胡亦亮有了转变,不仅认真学习,遵守纪律,而且参加了革命工作,担任党的交通员。在一次送情报活动中,不幸被捕。关在监狱期间,胡亦亮严守党的机密,与敌人展开英勇不屈的斗争,受尽各种引诱和非人摧残,最后慷慨就义。后人引用一首诗歌颂胡亦玉对革命事业贡献。

诗曰:

英雄浩气,山河永存。

烈士忠魂,历史铭记。

故事三:解放女子接受教育

郝莉萍是个童养媳,胡亦玉三番两次到她家做思想动员工作,宣传男女平等和女孩子读书的重要意义,使失学多年的郝莉萍得以重返学校读书。该生家庭经济困难,胡亦玉便主动承担她的学费,在胡亦玉精心培养下,郝莉萍成为当时马口妇女运动的积极分子。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她为妇女翻身求解放不辞辛劳地工作,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生命。后来,胡亦玉烈士的一名学生写了一首诗歌颂他对解放封建社会女子运动的贡献。

诗曰:

潦河静静向北流,风土人情不胜收。

女子已识书香味,兴邦兴教谱春秋。

胡亦玉烈士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这封家书一直影响着胡家几代人。在“红色家书”的影响下,胡家子孙们爱岗敬业守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从不因为自己是烈士后代而觉得自大、有所特殊。

(陈刚 江星谕 邓建华 供稿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纪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组、内江市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