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正润杏坛——亭湖区教育系统加强党风廉政和师德作风建设纪事
走进新时代,亭湖区教育工作不断呈现出新作为:省级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有望在全市率先建成;该区以高分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创建验收,教育督导创新经验得到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并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的坚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牢靠,才能激发干事激情、创新动力。”亭湖区教育局局长卢瑞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就是“两条腿”,有了这“两条腿”,步子才能迈得更稳、走得更远。
驰而不息“顺风走”
从反“四风”到八项规定,从六条禁令到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廉风劲吹。
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既要顺应大风向,保持正确的方向,更要以驰而不息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此,亭湖区教育局紧扣区委提出的“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主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始终以“箭在弦上”的姿态,常常抓、抓常常。
该局导入“1+2+N”模式,强化纪检监督队伍建设。“1”即建立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办公室,进一步压实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2”即建立健全校级纪检委员、责任督学两支队伍,校级纪检委员纳入副校级干部队伍管理,所有公办学校、幼儿园都配备1名责任督学;“N”即面向社会聘请N名行风监督员。
有人监督还需有制监督。该局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设立“16条”红线,逐项梳理规章制度,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废除旧条款5项,修订新制度7个,制定新措施9条,对新时期出现的监管空白进行有效封堵。并推行师德考核清单制、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层层包保制,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组织签订5000多份廉洁从教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及师德作风建设量化在表格里、督查在细节上、落实在行动中。
问题导向“追风走”
教育系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部门,稍有风吹草动,都可能触发舆情。近年来,亭湖区教育局坚持用“显微镜”找问题、用“放大镜”探问题,狠抓“四风”问题排查,狠治乱收费、乱征订教辅材料、在职老师有偿家教等行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显性问题被攻破了,但这些问题会不会穿上“隐身衣”转化成隐性问题?亭湖区教育局以毫不懈怠之心,推进一步、深思一层,以“追风者”的姿势,设置了三道关口。
拉网巡查关。纵向上,该局针对各个不同时间节点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因势利导,开展正风肃纪校校行、师德行风建设专项督查校校行等活动,进行自上而下式不间断巡查。以“三重一大”为重点,对干部任免、招生考试等26个风险领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新制定防范措施6条,出台规范性文件8个,及时有效地堵住监管漏洞;横向上,由该局牵头,在各校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组织各校之间的互查互纠。纵横交错织密巡查网,使隐性问题无法遁形。
问题销号关。一旦发现任何苗头性问题,就要按规定逐级上报,建立问题台账,对照台账组织整改,并对整改结果再次巡查,通过周而复始的巡查督导,严禁对问题“捂盖子”,对处理结果打“马虎眼”。同时,举一反三,发现一个局部问题,就对全局全系统进行“梳格清网”,将隐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去年以来,该局开展有偿家教专项督查13次,通过督查整治,使有偿家教等热点问题得到较好的遏制。
督查审计关。发现一件显性问题,就严惩不手软;发现一件隐性问题,就严控不松懈。该局将督查结果应用于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奖惩、评优评先、干部任免中,放大“犯错成本”,增强对隐性问题的警戒效应。同时强化审计管理,先后4次组建专项审计小组,对全区51所中小学校和9所公办幼儿园的后勤管理进行专项审计,对近年来的所有招标采购项目进行了“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
师德提升“借风走”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传统的师德规范。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为提升师德素养,亭湖区教育局一方面借助廉政教育第一课、师德教育第一课、“510”警示教育大会等活动载体,以及连续举办了237场的“道德大讲堂”,对全系统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培树身边的师德典型,开展“亭湖好老师”评选活动,对13个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进行了宣讲,让他们走上前台,讲好师德故事,用身边典型一盏灯,照亮系统一大片。
与此同时,该局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从工作岗位上“借风”,走进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了“千名教师进万家”大走访等活动,走访学生15000多名,帮困教师31名、留守儿童73人、困难家庭68个;并充分发挥教师家属的“贤内助”作用,让“贤内助”当好监督人,大到不违纪办事、小到不违规饮酒,事无巨细,对8小时内外与工作相关的事,实现全天候、全过程监控,不留监督的“死角”和“盲区”。
廉风吹拂,清风徐来。近年来,该区教育系统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促进了亭湖教育的高质量起飞。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的坚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牢靠,才能激发干事激情、创新动力。”亭湖区教育局局长卢瑞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就是“两条腿”,有了这“两条腿”,步子才能迈得更稳、走得更远。
驰而不息“顺风走”
从反“四风”到八项规定,从六条禁令到全面从严治党,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廉风劲吹。
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既要顺应大风向,保持正确的方向,更要以驰而不息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此,亭湖区教育局紧扣区委提出的“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主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始终以“箭在弦上”的姿态,常常抓、抓常常。
该局导入“1+2+N”模式,强化纪检监督队伍建设。“1”即建立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办公室,进一步压实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2”即建立健全校级纪检委员、责任督学两支队伍,校级纪检委员纳入副校级干部队伍管理,所有公办学校、幼儿园都配备1名责任督学;“N”即面向社会聘请N名行风监督员。
有人监督还需有制监督。该局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设立“16条”红线,逐项梳理规章制度,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废除旧条款5项,修订新制度7个,制定新措施9条,对新时期出现的监管空白进行有效封堵。并推行师德考核清单制、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层层包保制,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组织签订5000多份廉洁从教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及师德作风建设量化在表格里、督查在细节上、落实在行动中。
问题导向“追风走”
教育系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部门,稍有风吹草动,都可能触发舆情。近年来,亭湖区教育局坚持用“显微镜”找问题、用“放大镜”探问题,狠抓“四风”问题排查,狠治乱收费、乱征订教辅材料、在职老师有偿家教等行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显性问题被攻破了,但这些问题会不会穿上“隐身衣”转化成隐性问题?亭湖区教育局以毫不懈怠之心,推进一步、深思一层,以“追风者”的姿势,设置了三道关口。
拉网巡查关。纵向上,该局针对各个不同时间节点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因势利导,开展正风肃纪校校行、师德行风建设专项督查校校行等活动,进行自上而下式不间断巡查。以“三重一大”为重点,对干部任免、招生考试等26个风险领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新制定防范措施6条,出台规范性文件8个,及时有效地堵住监管漏洞;横向上,由该局牵头,在各校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组织各校之间的互查互纠。纵横交错织密巡查网,使隐性问题无法遁形。
问题销号关。一旦发现任何苗头性问题,就要按规定逐级上报,建立问题台账,对照台账组织整改,并对整改结果再次巡查,通过周而复始的巡查督导,严禁对问题“捂盖子”,对处理结果打“马虎眼”。同时,举一反三,发现一个局部问题,就对全局全系统进行“梳格清网”,将隐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去年以来,该局开展有偿家教专项督查13次,通过督查整治,使有偿家教等热点问题得到较好的遏制。
督查审计关。发现一件显性问题,就严惩不手软;发现一件隐性问题,就严控不松懈。该局将督查结果应用于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奖惩、评优评先、干部任免中,放大“犯错成本”,增强对隐性问题的警戒效应。同时强化审计管理,先后4次组建专项审计小组,对全区51所中小学校和9所公办幼儿园的后勤管理进行专项审计,对近年来的所有招标采购项目进行了“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
师德提升“借风走”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传统的师德规范。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为提升师德素养,亭湖区教育局一方面借助廉政教育第一课、师德教育第一课、“510”警示教育大会等活动载体,以及连续举办了237场的“道德大讲堂”,对全系统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培树身边的师德典型,开展“亭湖好老师”评选活动,对13个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进行了宣讲,让他们走上前台,讲好师德故事,用身边典型一盏灯,照亮系统一大片。
与此同时,该局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从工作岗位上“借风”,走进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了“千名教师进万家”大走访等活动,走访学生15000多名,帮困教师31名、留守儿童73人、困难家庭68个;并充分发挥教师家属的“贤内助”作用,让“贤内助”当好监督人,大到不违纪办事、小到不违规饮酒,事无巨细,对8小时内外与工作相关的事,实现全天候、全过程监控,不留监督的“死角”和“盲区”。
廉风吹拂,清风徐来。近年来,该区教育系统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作风建设,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促进了亭湖教育的高质量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