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史海钩沉

于方舟:为有牺牲多壮志

于方舟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新华社天津5月15日电(记者 尹思源)五月的七里海,草木竞秀,百鸟云集。一百年前,于方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也曾在这里躲过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于方舟原名于兰渚,1900年9月15日生于直隶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市宁河区)俵口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母亲常给他讲述林则徐、关天培等抗英故事和义和团反帝斗争的英勇事迹,使他受到了反帝爱国的启蒙。

1917年秋,于方舟考入天津直隶省第一中学。中学时期,于方舟面对神州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自警道:“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遂以“方舟”为名,以此自奋,愿做“渡人之舟”,把祖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于方舟立即投身于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洪流。他组织“学生救国团”,任团长,并先后当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评议委员、天津市各界联合会学生代表。9月,他倡导组织了进步团体“新生社”,创办了《新生》杂志。

1920年1月29日,于方舟与周恩来等率天津爱国学生千余人赴直隶省公署请愿,要求政府释放此前被捕的爱国人士。学生的正义行动遭到军阀当局的野蛮镇压,于方舟与周恩来、郭隆真等请愿代表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与周恩来等同志一起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全国舆论和天津各界群众声援下,于方舟等人被反动当局释放。

获释后,学校以宣传“过激主义”的罪名开除了他的学籍。回到家乡,面对广大农民终日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的惨状,他开始深入到劳动群众中去,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进行革命斗争。为启发农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他用易于被农民接受的歌谣形式,编写破除迷信的小册子并广为散发。在他的启发引导下,当地农民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有些农民自发组成请愿团,到县政府请愿,逐步走上革命斗争的道路。

1921年暑期,于方舟化名于绍舜考入南开大学,研究马克思学说并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于方舟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区执行委员会,任委员长。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于方舟代表直隶省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并任直隶省党部执行委员。同年,在中共中央和地方区委领导下,主持成立了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任书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各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10月,北方局制定了《北方暴动计划》,决定在京津地区发动大暴动。于方舟以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身份领导了冀东第二次玉田暴动。在战斗中起义部队遭到反动民团包围,分散突围时在丰润县河流沙地区被敌人包围,不幸被捕。1927年12月30日晚,于方舟被敌人杀害,年仅27岁。

网友声音

@兴国 张才林

于方舟甘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学习和传承于方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舟”行稳致远。

@章贡 蓝雅娉

本可做遗世独立的绿洲,却偏要成为渡人之舟。于方舟式的一座座丰碑傲然矗立,扶危救困的呐喊依旧激荡在今人的耳际,声声告诫:复兴路上纵有几度沉浮,勿移大志,勿忘初心!

@于都 肖星

于方舟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渡人之舟”的豪迈誓言,深刻地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始终做到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并落实到点滴工作生活中。

@会昌 赖海峰

无数革命先烈似一叶叶“方舟”,拍巨浪、战急流,舍生忘死,奋勇向前,换来了今天新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上犹 杨文国

千万个“于方舟”般的仁人志士用热血青春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渡人之舟”。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传承好这“渡人之舟”红色基因,奋发有为,为党各项发展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