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生:我死国生 我死犹荣
![]() |
赵博生像 新华社发 |
新华社石家庄8月21日电(记者 王民)河北省黄骅市慈庄村一座院落,简朴中透着庄重,这就是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赵博生烈士故居。2014年经重新修缮后,与赵博生烈士纪念馆一同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故居内陈列着赵博生烈士的部分遗物和生平事迹展览,一幅赵博生烈士戎装照被放置在堂屋北墙的正中央,透过照片上烈士坚毅的眼神,一段烽火硝烟的革命历史徐徐展开。
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沧县东慈庄(今属黄骅市)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先后在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冬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任旅参谋长、特种兵旅旅长、军参谋长,参加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期间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等的影响,倾向革命。他曾亲自创作《革命精神之歌》在部队教唱:“侧耳倾听,宇宙充满饥饿声。警醒先锋,个人自由全牺牲。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
1931年赵博生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参谋长时,被调至江西“剿共”战争前线。“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同时,与在第26路军中的中共特别支部取得联系,他表示:“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赵博生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2月14日,在蒋介石准备清除26路军中的共产党员的危急时刻,赵博生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所部1.7万多名官兵在宁都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先后任红5军团14军、13军军长,军团参谋长、副总指挥,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宁)黎(川)泰(宁)等战役战斗。每战他都亲临前线,部署周密,指挥果断,屡建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级红旗勋章。
1933年初,国民党军集中4个师的兵力分两路向江西资溪、金溪、南城苏区进犯,赵博生奉命率领红5军团3个团据守长源庙一带山脉,配合主力在黄狮渡一带消灭敌人。他指挥部队连续打退数倍于己之敌的疯狂进攻,坚守住了阵地,出色地完成了钳制任务。1月8日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赵博生在与敌人相距只有百余米的地方指挥,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随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并在瑞金叶坪广场上建立“博生堡”,以志纪念。
“革命先烈们过的日子充满了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太应该好好珍惜了!我们一定要把烈士的遗迹保护好,把革命的精神传承好,把英雄的家乡建设好!”赵博生烈士族弟、慈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恩恒说。
@海阳 贾冬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英雄烈士为了民族大义、国家安危,用鲜血浇灌革命理想,用生命捍卫崇高信仰,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
@玉环 陈青青
赵博生从戎报国,南征北战,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路,他用自己的不懈追求乃至生命实现了“精神”的永生。
@全南 黄庆发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忆苦思甜更要把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转化为克难攻坚的坚定信念,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岗位,干好本职,以实际行动慰藉烈士。
@南昌高新区 熊若岑
我的故乡也是革命烈士的故乡,从小在拥有浓郁家国氛围的烈士故居旁耳濡目染,深入传承红色英雄魂!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伟大历程、可歌可泣英雄史诗的缩影和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崇尚捍卫英雄烈士,弘扬传承红色精神!
@枞阳 吴钢
你从共和国的记忆中走来,用三十六岁的生命铸就忠诚;你将一腔热血封印进理想,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仰的力量!
@青神 何丽虹
革命先烈已逝,革命精神长生。烽火硝烟中革命先辈如赵博生不畏生死、抛洒热血,改革开放中共产党人更应初心不变,甘于奉献。
网友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