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名的谏臣魏征去世后,李世民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一生上疏直谏二百余篇,常使李世民情面上难以忍受,有时甚至怒不可遏,然而坚持将魏征当作“人镜”,李世民终在诸多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谏言中开创了贞观之治。
都说“良药苦口”,批评、劝谏之语确实比不上恭维、溢美之词好听,却是咬耳扯袖、防微杜渐的有力武器。
反观当下,年轻干部怕批评,把批评当毁损颜面、击打信心之事,接受一次批评就垂头丧气,经历一次击打就万念俱灰,更不用说从中汲取教训、正向生长。而一些领导干部反映长期生活在“真空”中,听不到真话、得不到真情,更难以收到真“批评”、真建议。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治党的“良药”和“武器”,在“红脸”“出汗”中让干部得到成长,让决策得到优化,让成效得到百姓认可。
批评讲求实事求是,贵在坦诚真挚。批评使人进步,前提是要对事不对人的批、要公正公开的评,不做“两面人”“小肚鸡肠之人”。在批评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事业发展,当面指出问题症结、真诚提出解决建议,在诚恳帮助中获得团结,在坚守正气中增进友谊。不夹带个人恩怨,不掺杂个人喜好,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真正将批评作为品格德行的考评。
真诚的批评是一种帮助、一次提醒。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而言,批评将承担“垫脚石”和“提醒函”的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年轻干部要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批评,用反思的视角去对待批评,用坚定的行动去直面批评,让自己在一次次批评中实现蜕变与成长。而对于占“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广开言路、虚心问教,用豁达大度去赢得尊重,用诚恳谦逊去收获“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