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一“谢” 大美如斯
“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向礼让斑马线的小车司机鞠躬行礼”。前不久发生在重庆市江津区的这一幕,被一段10秒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完整地记录下来。几天来,这件“小事”被众多媒体“接力”转发,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引发了持续热议。
最先发布这段视频的是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双福大队副大队长古开伟。事发时,他和同事开车外出办公,正在回单位的路上。经过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时,古开伟看见一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正走在人行横道上,他踩下刹车,将车停在斑马线前,让已经走到马路中间的小学生先通过。让古开伟没想到的是,小学生在经过他们的车后突然停住了,转过身对着他们深深鞠了一躬。“那一瞬间心里暖洋洋的,很感动,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视频虽然短,但记录的画面足够温暖人心:警察司机的文明礼让,上学孩子的鞠躬行礼,一“让”一“谢”的互动,“礼”来“礼”去的回敬,反映的是司机的文明素养,显示的是孩子的懂事懂礼。大美如斯!
这段视频之所以能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是因为它唤醒了大家对文明礼让好风尚的内心认同与情感共鸣。日常生活中,不时会有这样的画面令人心烦意乱:拥挤的车厢里,有人为了一个座位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上演“全武行”;狭窄的道路上,两辆相向而行的车辆相遇后互不退让,直至造成道路拥堵;匆匆的上班路上,一阵阵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催促行人“让道”,丝毫没有“等”的耐心、“让”的素养,等等。这些人总能为自己找到理由:“都是年轻人,为啥要让座”“都急着赶路,凭什么他先走”“这么慢吞吞,真碍事”……郁闷积攒于胸,便催生出一股戾气,发展下去就有了“路怒族”“霸座男”等奇葩现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每个人都等待他人的让步,再来作出自己的选择,文明何以进步?欣喜的是,社会上抱有这种心理的人总在少数,大多数人是文明友善的,都会同那个司机和孩子一样:你伸出文明的接力棒,我接续传递下去。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画面: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上车,总有人不约而同起立让座;步履蹒跚的老人过马路,总有司机静静等待在斑马线边上;听着救护车的鸣笛声,总有人自觉把车靠边让道,让救援之路越走越“宽”……这些平凡的瞬间,抚慰着每个人的心灵,激荡着文明礼让的时代新风。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个体的“1”很渺小,但无数个“1”的串联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在推动文明向前走的旅程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当看客,你、我、他共同努力才能让这段旅途越走越顺。文明礼让不是什么惊天之举,从身边的小事小节做起,用细小的举动释放无尽的善意、表达应有的尊重、传递动人的力量,文明的“盆景”将会连成“风景”,呈现一片大好“风光”。(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