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肃纪助推盐城高质量发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既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攻坚战,更是一场考验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持久战。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持续推进作风建设重要部署,以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切入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带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和营商环境。
记者从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破解作风顽疾,破除发展障碍,提高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市委建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十项制度》,市纪委监委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了中介管理、医保定点监管、行政执法规范化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机关作风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盐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聚焦发展大局,深入查问题、优环境
经济越发展,对机关作风的要求就越高。市纪委、市作风办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两高”目标、“三市”战略和“两海两绿”路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履职不尽责、服务不担当”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
全力维护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严肃查处弄权勒索、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切实防止公职人员滥用权力。近两年,市作风办走访企业1000多家,收集意见近200条,先后查处了亭湖区建设局为企服务过程中监管不力、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滨海县大套船闸运行不畅、以罚代管,以及少数基层法院法官责任缺失、徇私枉法等问题,推动完善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机制,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
全力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严肃查处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平等市场空间。近两年,对市县镇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基层“七站八所”、供电供水供气等涉企服务窗口组织明查暗访千余次,推动解决了市环保产业协会违规开展资格资质认定、市自来水公司接水难接水慢接水贵、新奥燃气开户费高、盐都区部分园区道路命名不合规等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充分维护了民营企业平等市场主体地位。
全力维护便民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减少对市场资源的直接支配、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市作风办会同市编办、市法制办、市政务办等,对市直43家部门(单位)在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等方面工作开展全面督查,推动二手房交易重复提交材料、部分收费不合理等问题的解决,保证了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
突出问题导向,严格抓督查、促整改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主线。对发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召集会办、提出要求,明确专人跟踪督办,推动相关地区和部门立行立改。
压实主体责任。市委明确要求,凡是查出的问题,都要通报给所在地区或部门“一把手”,由“一把手”作出书面检查,督促“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问题、找到症结,尽快拿出管用的措施和办法。对一些交叉共管工作,均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做到工作有人过问、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决不允许推诿扯皮。
强化跟踪问效。通报问题一律实行整改销号制度,由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督查督办,市作风办配合抓好跟踪。问题涉及的地区和部门一周内必须上报整改方案、一月内要看到整改效果。整改效果以整改通报片的形式在下一轮通报会播放,涉及的地区和部门主要领导都要亮相承诺,切实做到解决一起、销号一起。
坚持群众评判。整改实不实,群众最有数。通报的每一个问题,市作风办都对相关企业进行回访,对办事群众进行随机抽访,征求企业和群众对整改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坚决杜绝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凡是得不到企业和群众认可的整改,一律不得过关,力争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赢得群众的满意和支持。
强化市县联动,切实严要求、转作风
市县两级作风办,目标一致、标准一致,盯住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不放,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查纠机关作风方面突出问题,推动责任单位简化企业办事程序、压降企业运营成本。
在行政提效上,积极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市本级1084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网上办、代办制、快递送实现“不见面服务”。市发改、国土、城建、规划等项目建设审批部门大力压缩项目审批环节和时间,在全国率先推行“三书合一”、全市域数字化“多图联审”。市工商局推进简易注销的做法被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推广。
在行业协会管理和中介服务上,市民政局组织开展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检查,加强信用管理,构建了多部门联动的信息共享体系、资金监管体系和联合执法体系。市中介办建立涉批中介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收费两类清单,做到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收费清单依规设置。市本级16家“红顶中介”全部脱钩。“网上中介超市”上线运行,已有260多家中介机构入驻,开展在线服务。
全市各地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建湖县充分发挥“随手拍”平台和监督举报电话作用,畅通群众的举报渠道,设立50个作风建设监督点,聘请100名作风建设监督员。阜宁县围绕“投资阜宁、一路通行”目标,打造“作风面对面”电视栏目,形成全媒体的行风监督。射阳县构建“互联网+”满意度评议、政治生态评价、干部作风评价平台。东台市为111家“绿卡”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盐都区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积弊,在全市率先实行“一窗通办、一网通行、一站导引、一端服务”利企便民不见面集成改革。大丰区放大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效应,推进权力运行标准化建设,强化对公权行使的防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上下“奋力争先、服务靠前”的新风气正在加速形成。
“作风建设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刘向阳表示,市纪委、市作风办将认真贯彻上级纪委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大明查暗访力度,用好监督问责手段,从严查处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作风问题,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不断提升盐城的对外形象和营商环境,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助力盐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记者从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破解作风顽疾,破除发展障碍,提高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市委建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十项制度》,市纪委监委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了中介管理、医保定点监管、行政执法规范化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机关作风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盐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聚焦发展大局,深入查问题、优环境
经济越发展,对机关作风的要求就越高。市纪委、市作风办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两高”目标、“三市”战略和“两海两绿”路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履职不尽责、服务不担当”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
全力维护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严肃查处弄权勒索、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切实防止公职人员滥用权力。近两年,市作风办走访企业1000多家,收集意见近200条,先后查处了亭湖区建设局为企服务过程中监管不力、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滨海县大套船闸运行不畅、以罚代管,以及少数基层法院法官责任缺失、徇私枉法等问题,推动完善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机制,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
全力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严肃查处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平等市场空间。近两年,对市县镇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基层“七站八所”、供电供水供气等涉企服务窗口组织明查暗访千余次,推动解决了市环保产业协会违规开展资格资质认定、市自来水公司接水难接水慢接水贵、新奥燃气开户费高、盐都区部分园区道路命名不合规等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充分维护了民营企业平等市场主体地位。
全力维护便民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减少对市场资源的直接支配、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市作风办会同市编办、市法制办、市政务办等,对市直43家部门(单位)在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等方面工作开展全面督查,推动二手房交易重复提交材料、部分收费不合理等问题的解决,保证了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
突出问题导向,严格抓督查、促整改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主线。对发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召集会办、提出要求,明确专人跟踪督办,推动相关地区和部门立行立改。
压实主体责任。市委明确要求,凡是查出的问题,都要通报给所在地区或部门“一把手”,由“一把手”作出书面检查,督促“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问题、找到症结,尽快拿出管用的措施和办法。对一些交叉共管工作,均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做到工作有人过问、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决不允许推诿扯皮。
强化跟踪问效。通报问题一律实行整改销号制度,由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督查督办,市作风办配合抓好跟踪。问题涉及的地区和部门一周内必须上报整改方案、一月内要看到整改效果。整改效果以整改通报片的形式在下一轮通报会播放,涉及的地区和部门主要领导都要亮相承诺,切实做到解决一起、销号一起。
坚持群众评判。整改实不实,群众最有数。通报的每一个问题,市作风办都对相关企业进行回访,对办事群众进行随机抽访,征求企业和群众对整改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坚决杜绝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凡是得不到企业和群众认可的整改,一律不得过关,力争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赢得群众的满意和支持。
强化市县联动,切实严要求、转作风
市县两级作风办,目标一致、标准一致,盯住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不放,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查纠机关作风方面突出问题,推动责任单位简化企业办事程序、压降企业运营成本。
在行政提效上,积极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市本级1084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网上办、代办制、快递送实现“不见面服务”。市发改、国土、城建、规划等项目建设审批部门大力压缩项目审批环节和时间,在全国率先推行“三书合一”、全市域数字化“多图联审”。市工商局推进简易注销的做法被国家工商总局发文推广。
在行业协会管理和中介服务上,市民政局组织开展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检查,加强信用管理,构建了多部门联动的信息共享体系、资金监管体系和联合执法体系。市中介办建立涉批中介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收费两类清单,做到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收费清单依规设置。市本级16家“红顶中介”全部脱钩。“网上中介超市”上线运行,已有260多家中介机构入驻,开展在线服务。
全市各地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建湖县充分发挥“随手拍”平台和监督举报电话作用,畅通群众的举报渠道,设立50个作风建设监督点,聘请100名作风建设监督员。阜宁县围绕“投资阜宁、一路通行”目标,打造“作风面对面”电视栏目,形成全媒体的行风监督。射阳县构建“互联网+”满意度评议、政治生态评价、干部作风评价平台。东台市为111家“绿卡”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盐都区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积弊,在全市率先实行“一窗通办、一网通行、一站导引、一端服务”利企便民不见面集成改革。大丰区放大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效应,推进权力运行标准化建设,强化对公权行使的防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上下“奋力争先、服务靠前”的新风气正在加速形成。
“作风建设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刘向阳表示,市纪委、市作风办将认真贯彻上级纪委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大明查暗访力度,用好监督问责手段,从严查处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作风问题,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不断提升盐城的对外形象和营商环境,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助力盐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