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响水

响水县:点线面结合 助力乡村“廉花齐放”

   “贿赂选民要严惩,红白喜事要审批,送情送得人心慌,扪心自问又何必……”这是响水县黄圩镇黄北村清廉文化墙上所喷刷的一段《村规民约》“顺口溜”,久而久之,也成了全村男女老幼人人传唱、遵循的“守则”。

    近年来,响水县纪委监委坚持重心下沉、聚焦基层、规范引导,强化镇村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清廉乡村”硬件建设指标体系,助推农村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在基层一线凝聚清风正气。

“村级事物”定点示,扎实推进村务规范管理。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总要求,深化农村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响水县15个镇(区)分别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监督网作用,完善“线下”传统监督网,充分利用互联网、“两微一端”、手机短信等“线上”监督渠道。全县152个村(居)从时间、内容、形式、程序等多个方面对村务公开进行规范管理,针对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以村务公示栏、“廉政广播室”及“村级议事室”等方式进行公示,做到让集体“家底”有数,让群众“心底”有谱,扎实推进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

    “双述双评”两线牵,扎紧权力运行制度笼子。规范村“两委”成员“双述双评”工作,开展“村务阳光指数”评价工作,严格推行村级事项“一事一评”,即办即评,有事敞开说,充分表达群众意见、诉求和想法。制定农村基层小微权力清单,绘制村级权力运行流程图。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集体收入管理、集体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岗位责任、财务公开、惠农补贴等九项制度,32项小微权力,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当村居三资“好管家”。

   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良好乡村新风。挖掘提炼二郎文化、海盐文化等传统文化中的清廉因子,利用村部等公共场所内外部墙壁绘制清廉文化墙,打造特色鲜明的清廉文化精品线。以“清廉乡村”主题教育年活动为主线,采取文化搭台、廉政唱戏的方法,采用小品、歌舞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进一步移风易俗。依托中秋、春节等名俗节日,时间节点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警示教育,营造节俭文明办客、廉洁公正办事的良好乡村新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

   “‘清廉乡村’建设是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大力挖掘本土廉洁文化资源,围绕‘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点面结合的思路,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元素,纵深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响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刚讲道。(卓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