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区:推行村务监督专职化,持续打好乡村治理攻坚战
近年来,大丰区纪委监委不断深化小微权力监督,推行村务监督专职化,坚决把监督工作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把监督工作做实做细,实现责任闭环,促进农村基层长治久安。
一是细化村务制度建设。制定《村务监督委员会联系村民工作制度》、《侵犯群众知情权投诉制度》、《农村基层“三种人”特邀监督制度》,凡群众建议必研究、凡群众投诉必核查;实施村组干部特定关系人享受非普惠制特定惠农政策询查制度,杜绝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暗箱操作”行为;建立涉农案件定向通报制度,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知敬畏、守底线的纪律规矩意识。
二是组建专职监督队伍。突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专职化和村会计委派异村任职。强化队伍建设,全区村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为44.7岁,高中以上学历占93.6%;全区村会计异村委派任职率100%,新选聘75人,平均年龄从原来的49.3岁下降至42.7岁。实施“两为主两同时”考核管理机制,即:业务工作推进部署、考核及推荐提拔使用分别以镇纪委和农经中心为主,发现违纪违规线索在向村党组织报告同时须向镇纪委和农经中心报告,培育基层政治生态“护林员”。
三是打造有效监督模式。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村务监督工作推进乡村治理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村监委会“三查三看四关注”职责,聚焦走访联系群众、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落实、村庄环境整治、集体三资管理、农村社会治理等6个方面38项具体监督内容;实行村监委会“五书工作法”,运用民意调查书、问题质询书、事项审核书、监督建议书、综合评价书有效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各村监委会共运用“五书”423次,提出质询166件,解决实际问题81件。
四是健全联动监督机制。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日常工作定期报告、重点工作及时报告、问题线索定向报告、意见不一逐级报告、突发事件随时报告的“五报告”机制,强化台账管理;压实工作责任,强化镇级主体对村监委会的组织保障、权力保障、待遇保障和激励保障,健全定期培训、月度例会、专项检查等工作机制;组织、民政、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区级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扶持,推动条线工作开展;区委巡察办、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巡察、监督工作,将监督探头延伸至村级,加强对涉农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截至目前已对72个村开展巡察,共立案处理涉农领域干部155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198人。(沈海涵、陆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