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是一米一米苦干出来的
近年来,我国许多重大工程、国之重器纷纷走到世界前列,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千百万劳动者、建设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付出,彰显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中国奋斗精神。
日前,媒体报道了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的施工情况。这条铁路正在茶马古道咽喉要塞云南保山境内的悬崖峭壁间修建。其中全长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被称为“中国最难掘进的隧道”。因为异常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难度超乎想象,自2008年开工以来,原计划5年让隧道全面贯通,但工期一调再调,延长为13年,预计2021年完工。目前,隧道距离贯通还剩下最后两公里,胜利在望。
胜利的曙光从何而来?来自施工团队攻难关啃硬骨的无畏付出,来自参建人员十余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别看隧道只有14公里多,但要穿越6条断裂带,几乎每天都要同突泥、涌水作战。开工至今,隧道总涌水量达2亿立方米,相当于15座西湖的水量,仅抽水泵就用坏了116个。而且同一个隧道,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差冰火两重天,隧道内温度达到40度。施工人员要冒风险、克难关、挑战承受极限,最难的时候一天只能前进一米。该项目经理姜栋在这里一直坚守了11年多,每年都只能与家人团聚十几天,他说不甘心离开,坚守是自己的信仰,一定要坚持到贯通的那一天。正是他和同伴近4000天的坚守和奋斗,用时间、青春和汗水泪水换来即将到来的成功,让逢山开路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
不仅仅是大山深处的这一处大隧道,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建设者的足迹、建设者的汗水。港珠澳大桥、C919大飞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大国工程,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背后无一不是研发、建设人员不畏艰险、不计得失,日日精进、久久为功。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韧意志和拼搏精神,激励着更多的劳动者、建设者前赴后继、一代接着一代干。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一点一滴攻坚克难,一米一米苦干实干,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顽强拼搏、奋斗以成。(贾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