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大喇叭”何以退休又“返聘”

    最近从一次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初徐州市在泉山区试点,把久违的“大喇叭”请回了乡村,此举受到党员和群众欢迎,形成该市党员冬训中的“亮点”。无独有偶。去年10月,上海市闵行区恢复“大喇叭”广播,传播政策、团结村民多了有效手段。而以河北石家庄为首个样本落地点的“新农村大喇叭工程”,也正在全国迅速普及。

“大喇叭”像牵牛花一样再度“爬上大树杈”,让民风民俗有了“熟悉的味道”,更为美丽乡村增添了一道风景。在网络铺天盖地、APP大行其道、干什么都讲究个“互联网+”的现代社会,为啥“大喇叭”却能“退休返聘”实现“下岗再就业”,甚至成为“网红明星”呢?

新农村的社会现实让“大喇叭”重新焕发了生机。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农村地区,大批中青年人外出务工,加上年轻党员发展较少,导致出现党员老龄化。对这些留守老党员开展冬训,网络、微信、APP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反倒是“大喇叭”让老人们听得入耳入心。于是,“大喇叭”适时再度“出山”,成为农村党员冬训的大平台、学习的大课堂。

“大喇叭”的“退休返聘”,让一些棘手问题迎刃而解。表面上看,这是“土办法”在局部地区跑赢了“高科技”,背后折射的却是基层工作如何落到实处的作风问题。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稳”,不管是推进农村党员冬训工作还是其它工作,都要有落实落细的作风,只有深入田间地头,鞋上有了泥土,才能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才知道怎样把工作做到每家每户。有的部门工作一味在形式上搞创新,发个红头文件、推个“两微一端”便以为万事大吉,对是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却很少过问,更谈不上顾及边远乡村的实际情况。

毋庸讳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习惯了“往上看”,上面怎么布置就怎么干,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迈不开腿、走不出门,连思维也只会在条条框框里兜圈子,让百姓颇为反感。“大喇叭”的“退休返聘”告诉我们,要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家每户,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基层干部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实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面对复杂的基层新情况、新实际,不能仅凭经验,更不能盲信教条,而要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利益掣肘。只有大胆创新,开拓进取,才能看清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干出一番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