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增强仁爱之心 当群众贴心人


必须增强仁爱之心,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强调讲仁爱。“仁爱”是一种博大而深邃的情怀,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爱之心是好干部的基本素质之一。增强仁爱之心,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领导干部的仁爱之心,就是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是对人民群众深厚的爱、真挚的情。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了对人民的仁爱之心。

领导干部增强仁爱之心,必须始终牢记并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不断为人民群众造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共权力,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做到依法用权、公正用权、阳光用权、廉洁用权,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领导干部增强仁爱之心,必须始终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民群众在领导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如果对人民群众没有真挚的深厚的感情,就不可能做好群众工作,不可能增强仁爱之心。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工作中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想方设法为群众服务,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领导干部增强仁爱之心,必须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新时代践行初心和使命,要敢于担当作为,要体现到为民服务解难题上,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群众工作。当前,在民生保障领域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群众身边经常会遇到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初心和使命变成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努力工作。(何兵兵 尚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