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下蛋”式干部不能做
要学就学‘龟抱蛋’,‘鸡下蛋’式干部不能做。鸡下蛋时咯咯叫,唯恐人不知其成绩好;龟抱蛋时静悄悄,只怕蛋未育成便折夭。
什么是“鸡下蛋”式干部?有的干部身未动,声先远;有的干部未有成,先邀功;有的干部只管做,做完扔;有的干部做一点,吹一片。对此,我们应深入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注重预防,从根子上扭转党员干部作风持续向好。
要上下“一个声”,不要高歌猛进。抓作风年年提,但总有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是疫情期间的“严防死守”,还是疫情稍缓时的复工复产,群众最担忧的就是“上面有政策,下面不落实”。要知道转作风的核心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基层干部是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者,也是服务群众的基础力量。我们应坚持自上往下,从领导干部抓起,引导领导干部“迈出步子” “放下架子” “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听民声、解民忧,为普通干部树立榜样。同时狠抓“反面典型”,通过明察暗访,大力查处吃拿卡要、“变相吃喝”、“卖瓦盆式”干部,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
要里外“一个样”,不要花团锦簇。鲜花没了、材料少了、会议短了,这些改变确实让老百姓叫好。但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尤以疫情缓和后各行业复工复产时表现突出,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报不完的总结材料,查不完的台账照片。去一个现场点调研要配两到三个人拍照,不然不足以“完善台账”。与群众的距离忽长忽短,一到上级问效就好话说尽,一到群众求助就挠头诉苦;蜻蜓点水走过场、走马观花跑形式的顽疾改而又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四不两直”直插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捋清过程,找准病因,从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为百姓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真正让百姓在转作风中得“实惠”,增强与群众的真感情。
要前后“一个标”,不要轻风一阵。有的党员干部以为抓作风就是“一阵风”。风头紧时“夹尾巴”,风头过时“翘尾巴”,一些不良风气死灰复燃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将“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抓一阵有好转,松一下就反弹。对此,应依照“惯性反弹,问责从重”的方式严肃惩处,不再停留于表面的强调和提醒,更对违逆群众意愿的“顶风作案”行为露头就打,冒尖就抓,对一切违纪行为说“不”,彻底打消少数党员干部认为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和等待观望的心理。确保党员干部把改作风内化为工作动力,以求“常抓常新”。
鸡下蛋”式干部不可取,如何以一贯之转作风,倒逼干部提实效,成为我们的新命题和百姓的新期待。在今后工作中,强化社会监督,使党员干部转作风不再靠自我表白,而是依赖群众打出附加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要成为干部考核“基础分”,干部与群众“互粉”程度才是干部实绩的良好映证。(王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