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致敬高温下的防控


  6月17日下午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自6月13日起,北京已经迅速对新发地等出现疫情的市场人员、周边小区居民、大数据排查涉疫市场人员、社区“敲门行动”中主动报告有关接触史的人员以及全市各农贸市场工作人员进行了大排查。

  及时开展最严格流调,以速度诠释奉献与担当。6月11日凌晨2时,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西城区病例标本后,立刻对标本进行复核,并与西城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7时许,检测该病例送检样本核酸阳性,这是北京市在连续近60天无本地病例后,新增第1例本地确诊病例。6月12日,新发地市场被锁定为重点排查地区,1940名市场从业人员接受核酸检测,至14日凌晨,所有留在新发地市场内的8000多人均作了检测。与此同时,西城区对与新发地市场有密切接触的居民开展检测。截至17日,约35.6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有人说,这就是北京“加速度”,这是我们可以“抢在疫情前头”的基础。这个“加速度”,是北京全市7120个社区(村)、近10万名社区(村)工作者第一时间奔赴战场,不辞辛劳连轴转的付出。

  不惧炎热高温,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近几日,中午的北京气温基本都到35℃,地表温度最高达40℃,戴一会儿口罩都觉得憋得难受。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们却还要身着厚厚的密闭防护服进行工作,衣服湿透、不分昼夜是常态,有的甚至中暑晕倒。图片报道显示,一位医务人员为方便给小朋友检测,双膝跪地工作。许多网友跟贴,表示“非常心疼”“要是能有薄一点的防护服就好了”。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整个晚上忙于安排、落实相关工作,家里电话都来不及接。担心他的家人半夜从家里赶到单位找他,怕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一位居委会大爷快22点了还边擦汗边询问每户“有没有去过新发地的人”,结束时不忘说一句“谢谢”……这些平凡普通的人们,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每到关键时刻,他们就会出现,尽己所能,暖人心、强信心,在湖北、吉林如此,在北京也如此。

  警报一响,挺身而出,哪里疫情危急哪里就有鼎力支援。在疫情防控的吃劲时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多家医院派出100多名医疗队员,驰援定点收治医院地坛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李德华和张青,把计划好的婚礼推迟,参与支援,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家无恙家才安,首都平安,才有个人的幸福生活”。驰援武汉,再援地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派往支援的7名医疗队员中,姚洁林有过支援武汉的战斗经历,曾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连续奋战65天,这次支援地坛医院,她还是没有和家人说,“这次就在家门口,我们一定能赢!”

  越是在困难时刻,越能彰显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乐于奉献精神的宝贵。疫情防控工作事关全局,是当前北京的头等大事,需要所有人付出最大的努力。尤其是一线抗疫战士的辛劳与付出,传递着信心和力量,同时筑起了两道防线,一道是阻隔病毒的健康防线,另一道是甘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防线。“稳住,炸酱面”,最后胜利属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