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怕与不怕
似乎在每个人的印象里,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怕的经历,怕父母,怕老师,怕领导,怕爱人。还有的人有着千奇百怪的怕,比如怕走夜路,怕某种特定动物,怕吃某种东西,怕听某种声音,等等。总之,一个“怕”字,估计能够在很多人心中引起强烈共鸣。不过,虽然总有这样那样的怕,但随着年龄和见识增长,用长大了的眼睛看来,有的却难免觉得幼稚和可笑。
有研究表明,所谓怕,其实是人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产生的一种或躲避或逃避的自我防范、自我保护心理。一般来说,怕有两种,一种是缘于未知,对眼前的事情或者想象中的事物不熟悉、不了解,放大其威胁,突出其危害,因之退避三舍、彷徨无措;另一种是缘于敬畏,担心处理不好会带来不利后果,辜负大家的信任,因之小心翼翼、紧张不已。这两种怕,前者多为精神上的、想象中的,意念中的怪力乱神、感觉中的艰难险阻,都属于此类。后者则更多是物质上的、具体存在的,比如某某人,某某庞然大物,或者虽不是具体存在着,但也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比如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自然,等等。
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为人处事当然会有所怕,也应有所怕。但作为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根本宗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分子,共产党人的怕应该是敬畏,是尊重,是关心,而非别的什么。毛泽东同志曾说,我这个人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我也忍不住要掉泪,指的是这种怕;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指的也是这种怕。今天,党中央要求全党同志坚持人民至上、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自然,要求党员干部要有主动接受监督的胸怀和自觉等,实际上都是这种怕的延续。
但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怕的却不是这些,不该怕的怕之,该怕的却不怕,结果在困难和问题面前风声鹤唳、畏首畏尾,或者“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知何去何从,或者牢骚满腹、指桑骂槐,或者干脆缴械投降,做了困难和问题的“帮凶”。反而对人民和权力无所敬畏,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自私自利、为所欲为,把本应为人民谋利益的权力用来谋一己之私,结果走上不归路,空留无穷悔恨,令人唏嘘慨叹。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冲击,世界形势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突发的、预谋的、情绪化的、对抗性的事件大量增多。面对各种无端“甩锅”、指责、诋毁甚至攻击,面对别有用心制造的各种挑衅、事端、麻烦甚至迫害,加之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暂时困难,少数党员干部惧怕不已、惊慌失措。熟视无睹、宁做“鸵鸟”者有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者有之,不负责任、谩骂指责者有之,甚至遥相呼应、造谣滋事者也有之。凡此种种,首先是大可不必、实不足取,涉及违纪违法的,更是必须受到严肃处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武昌东湖客舍会见杜波伊斯夫妇和斯特朗女士时,也曾论及“怕与不怕”。面对杜波伊斯关于“为什么中国人不那么害怕战争”的疑惑,毛泽东同志回答,如果帝国主义一定要发动战争,你害怕有什么用呢?你怕也好,不怕也好,战争反正到来,你越是害怕,战争也许还会来的更早一些。把问题这样想透了,就不害怕了。言下之意,面对困难和威胁,怕是没有用的,反倒是不怕,问题还不一定会找上门来。可见,面对困难、威胁和挑战,我们共产党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而且,不怕不仅是一种精神,还可以上升为我们应对挑战的一种方法论。
对生我育我的人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我们应该敬畏、应该怕;对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外界强加的困难和挑战,不应该妥协、不应该惧怕,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这才是共产党人应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