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敲锣打鼓开路”探索 村居巡察新方法

巡察是否能“行之有效,鞭挞入骨,治病救人”,成为考验各级基层纪(工)委业务能力,提升业务水准的试炼场。对此,在新时代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敲锣打鼓开路”很有必要。

敲响巡察进驻“锣”,使巡察前奏“鸣声大起”。“巡察组来了”就是一种警示、一种震慑,被巡察的村居有的主动自查自纠、提前整改,有的问题干部选择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以较小的代价很好地实现了监督的初衷。巡察组进驻前留下的时间就是无声的教育和提醒,红线别踩、纪律别犯、不要一错再错。监督本身不是目的,通过监督把公权力管住用好,确保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才是监督的意义所在。

打好巡察纠错“鼓”,让巡察过程“问题实锤”。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始终树牢问题意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谋划巡察工作。村居巡察需要充分调研民情民意,在村居基层,群众对村居干部作风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干部有没有问题,对群众一访即知。就怕“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有问题”的干部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就需要巡察组拿好“鼓槌”,目标精准,证据靠实,最终将真正有问题的干部实锤。

开好巡察正风“路”,保巡察结束“一路风清”。巡察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关键在巡察后的整改落实。要切实用好巡察成果,推动巡察发现问题条条整改到位。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犯错谁负责”的原则,科学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稳步迈进。坚决杜绝高举轻放,坚定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努力以高质量的巡察推动巡察结束的村居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焕然一新。

村居巡察不能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必须在“深、准、透、实”上下功夫,政治巡察要深、发现问题要准、分析问题要透、整改问题要实,把政治监督贯穿巡察始终。巡察,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一个数量与质量并重、进度与效果兼顾的“深挖”行为。为了不断释放出执纪全面从严、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基层巡察还有更多的文章要做。(王国柱  王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