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散文

外公的信念

我的外公李绍刚,今年86岁,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是原潘黄镇李舍村的老书记。从小兄弟姊妹十个,由于当时的战乱、疾病等原因,最后只有外公一人幸运地活了下来。外公的父母经历了多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积忧成疾年纪轻轻就双目失明。也许是特殊的童年经历,让外公对生活有着更深的感悟。他悲悯并体恤着老百姓的不易与不幸,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与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赢得了一方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当地村民中至今还流传着“有事找刚书记”的那份信赖。
  身为村干部的外公始终躬身为民,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为群众排忧解难。当年,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已住上砖瓦房时,他自己家还是泥草房,堂屋两扇木门不对称,其中一扇门还短了一节。据说是为了支援解放战争,两扇木门被征用了搭浮桥,后来领回时发现只有一扇是原先家里的,另外一扇可能被他人错领了。就只好把那扇短一节的门领回去请木匠接起来凑合着用。上级领导下乡视察得知此事后,没过多久,一批当时稀缺的木材计划“特批”给了他。当全家人高高兴兴准备换上新门时,没想到,外公得知退伍军人李学贞转业回老家,打算盖房子娶媳妇却急缺木材,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木材计划无偿让给了人家。1983年,我母亲毕业就职于当地一所公办学校,因为工作表现突出,领导给了她一个正式教师编制机会。不曾想,外公心里牵挂着本村一位家境穷困的代课老师李学林,觉得他比自己的女儿更需要“编制”,竟毅然决定将入编机会让给了那位代课老师。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当年,有一批上海知青落户村里,初来乍到不适应农村生活,外公将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组织他们办宣传队、文化辅导班、冬泳队、体育运动队、社队小工厂,为他们创造发展空间,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其经验得到了当时县委的推广。“全家人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这句话是外公的信念,常常提醒我们晚辈,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决不当“两面人”。
  前不久,一些已落户上海的老乡亲和子女们,专程回乡探望外公。其中一位乡亲给我母亲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我们这次故乡行有两个目的,一是看看盐城的变化,踏青祭扫。二是探望亲人,我们把你们父母视作亲人,是因为敬重他们的人品,尤其是你父亲,他在位几十年,不仅为社会做了贡献,还为动荡年代里的赤子挡风遮雨,是一个正直的好书记。”
  外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也许这只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薪火相传,相信我们青年一代,定会接过接力棒,以梦想坚守平凡,以奋斗创造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