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严把“四关”为乡村振兴提供纪律保障
阜宁县纪委监委从选人用人、宣传教育、村务管理、年度考核方面严把“四关”,打通村级监察监督“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监察监督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把好选人用人关,提高监督能力。通过层层把关筛选考察,在全县选举327名履职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的农村干部担任村监委主任。组织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审计等单位对村监委主任及监委会成员开展为期一周的业务轮训,从信访办理、财务管理、疫情防控、秸秆双禁、农房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全方位提升村监委会成员履职能力,使其成为熟悉三农工作的“政策通”。抽调村监委主任参与县委对村巡察工作,通过实战提升本领。健全农村干部全方位监督机制,做到农村各项工作开展与监督检查同向部署,同向发力,同向落实。建立“信访接待日制度”,逐步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村监委会定期在村接待群众,现场会办处理各类信访问题,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把好宣传教育关,前移监督关口。印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规案例警示教育读本》《阜宁县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选编》1000余册,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纪、以案释法。常态化开展会前廉政教育十分钟活动,将廉政风险防控传递到基层每位党员干部。利用每月召开的党员活动日,积极开展法纪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利刃出鞘-匡正基层政治生态》、《贪欲尽头再难归》等警示教育专题片,结合县内外查处的农村干部违纪违规典型案例,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筑牢农村干部拒腐防变思想“堤坝”。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廉政谈话,为党员干部套上“紧箍咒”。组织村民代表学习村规民约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村务监督法制化水平和民主化进程。向村民征集家风家训,引导村民树立以德立家、以德治家的良好风尚。
把好村务管理关,瞄准监督焦点。制定《信访件异地交叉办理工作办法(试行)》,将村监委会成员纳入信访件交叉办理人才库中,参与信访异地交叉调查,通过跟班学习,善于发现并解决村务监督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规范村务监督,打造阳光村务。常态化监督检查村级用工情况,规范两工管理,建立派单申请、用工登记、费用结算有序实施的杂工管理制度,防止了村级不合理开支,消除群众疑虑和村干部顾虑,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监委会建立村民微信群,编制村务公开流程图,通过发送至微信群、上墙公示等方式及时向村民公开“四务”内容,确保重要事务村里村外全知道。
把好年度考核关,完善监督制度。出台“双百分”考核文件,用好考核“指挥棒”,将“三资”管理、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作风和腐败易发多发问题纳入监督的重点工作,将村务监督工作实绩作为评选表彰先进的重要依据,确保工作落实有序推进。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全流程监督资金使用,优化村级理财程序,改变以往记账后理财为审批前理财,稳步推进民主理财工作。建立完善《村务监督季度工作清单》制度,由派出监察员办公室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制定季度工作重点及监督内容。今年来,全县村监委会换届以后,村监委会主任共参与县监察员办公室和镇区纪委组织开展的126件信访件调查,开展两轮业务专题培训,有12名村监委主任参与县委对村巡察工作,全县各村监委通过开展监督共收集265个问题线索,当场整改127个,镇纪委督查督办117个,移交监察员办公室、党风室等相关科室21个。通过建立有效的村务监督机制,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履职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