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交流

哈尔滨“大数据平台”助力反腐

日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电视台一名副台长因从事营利活动,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款,涉嫌贪污犯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促使市纪委对其进行立案审查的线索,来自该市“大数据平台”系统里的一项红色预警:该人名下房产和企业情况出现严重异常。

这是哈尔滨市通过科技手段助力反腐的一个实例。近年来,市纪委坚持问题导向,整合相关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深度利用,为监督执纪问责插上科技的翅膀。

坚持问题导向,打破“孤岛”壁垒

按照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的部署,近年来,哈尔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三转”,不断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在监督执纪问责过程中该市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课题。例如,信访举报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的线索逐年增加,立案数量不断增大,传统工作方式很难对全部线索及时进行排查;执纪审查周期明显缩短,节奏越来越快,如何在确保质量前提下缩短执纪审查周期,急需破题;很多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涉案人员虽然级别不高,但“熟人社会”关系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此外,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腐败分子为规避组织审查,以权谋私、聚敛钱财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隐藏得越来越深,有的甚至用上了“高科技手段”,靠传统方式难以应对。

针对这些问题,哈尔滨市纪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破“信息孤岛”壁垒,运用科技手段整合纪检监察业务系统和全市各行业各部门相关数据,构建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信息共享平台。

平台设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执纪监督、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巡察工作等11个模块,汇集了201类、312亿条数据,成为一个覆盖广、容量大、可扩展的平台,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了“大数据侦探”。

整合分散信息,构建“大数据平台”

2017年3月,哈尔滨市纪委在审查南岗区红旗满族乡曙光村党总支原书记兼村委会原主任于某违纪线索时,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研判发现,于某在担任村委会主任后,房产、车辆等家庭资产剧增。后经调查核实,于某存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涉案金额达2亿多元。于某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介绍,该市“大数据平台”集纳了全市1.16万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信息,数据量近300万条,可以对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出境移居等5大类个人有关事项进行精准查询和自动预警;“政务云”模块汇集了公安、民政、工商等14个部门的相关数据3亿条,每月更新、交换6000万条;联网信息核查模块利用信息综合应用、出行信息关联查询、交通数据监控等系统,随时可以提供关联数据。

市纪委案管室副主任贾彦波举例说,“大数据平台”建成之前,执纪审查人员查询涉案对象房产信息时需要跑多个地方,到市住房局档案信息中心查询房产登记信息,再到市住房局商品房处查询房产联机备案合同,两地往返至少需要3个小时。如果有涉及主城区以外的县(市)的问题线索,调查取证往往需要3至5天时间。其间若发现了新的问题,更是需要在各个地点间往返多次。

“现在有了‘大数据平台’,通过网上比对就可以发现问题疑点,省去了很多奔波劳顿,实在是太方便了。”贾彦波说。

插上科技翅膀,执纪审查再加力

“大数据平台”系统的功能不仅局限于数据查询,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和批量比对,寻找各海量信息之间的关联点,判断问题线索真实性,寻找办案突破口。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问题线索,就是在“大数据平台”的分析比对中相继“浮出水面”的。

市纪委在审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考验处原处长侯某违纪问题线索时,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信息对比发现:侯某任职5年间乘坐航班54次,其中头等舱24次,而此前的4年中,他只乘坐航班19次,并没有坐过头等舱;任职后出行20余次住宿均为高档宾馆,而任职前出行数量少,且多入住普通宾馆。侯某的妻子在其任职前仅出境过1次,但在其任职后先后18次出境。侯某及其妻子消费水平的明显变化,表明其很可能存在不廉洁问题。后经调查核实,发现了侯某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

“原先,执纪审查人员多是发现什么问题就核查什么问题,往往是‘就线索论线索’。如今,大家发现问题线索后,第一反应就是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关联查询,在获得海量信息基础上进行分析研判,案件突破率明显提升。”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兴东表示,“大数据平台”建成以来,该市已对1428件问题线索、4284人进行了相关信息查询。(本报记者 徐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