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照我心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北宋名臣包拯以廉洁著称,他在《书端州郡斋壁》写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首题壁诗表达了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要谋直道而去贪欲。作为包拯的座右铭,他“不持一砚”“立朝刚毅”“铁面无私”,最终流芳于百世。
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倡导洁身自好,“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反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思想稍有放松和懈怠,就可能丧失原则,滑向腐败。我们要严防“红包”笼络、“美色”迷惑、“朋友”拉拢,像莲花一样高洁不凡,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屹立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景象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也告诉我们这样的砥廉哲理,要在心灵深处清心寡欲、一尘不染。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曾写下一首《中秋》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王阳明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若光明,何惧忧伤?做自己的明月,即便是身处暗夜,也能心地光明。你光明,世界便不黑暗,只有不假外物,摒弃“杂念”“贪欲”,人才能活得潇洒从容。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前夕寄廉语。两袖清风赏明月,举家团圆共婵娟。我们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公仆之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一丝不苟勤于政务,一生为民乐在其中,从诗中学习廉洁、从诗中体会廉政、从诗中感悟清廉。(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