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建湖

建湖:“小切口”监督 “四类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彰显治理温度

近年来,建湖县纪委监委第九派驻纪检监察组紧扣“监督首责”,推促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向发力、一体发力、综合发力,聚焦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低收入人口”救助保障金发放这一关键领域,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通过精准监督、靶向施策、闭环管理,确保每一分救助金精准滴灌到困难群众手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民生福祉提供了坚实纪律保障。

锚定监督靶心,压实责任链条。该组始终将保障低收入群体权益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盯救助保障金发放“最后一公里”。厘清职责边界。督促驻在单位民政局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锚定主责主业,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职责边界,推动建立“党组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具体落实、纪检监察全程监督”的责任体系。压实责任链条。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廉政谈心谈话、压实“一岗双责”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责任链条环环相扣。全程发放留痕。完善智慧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比对、区块链技术等科技手段,对救助金发放过程实现“全程留痕、智能预警”。

创新监督机制,织密监管网络。为破解监督难题,该纪检监察组构建“立体化”监督体系,推动形成监督合力。凝聚监督合力。创新“1+3+N”联动监督机制,“1”即派驻纪检监察组牵头抓总,“3”为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检查,“N”为镇(街道)纪(工)委、村(社区)监督员构成的基层监督网络。通过“驻点+巡回”监督模式,深入镇村一线,对救助对象认定、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实施全链条监督。实施预警机制。针对“虚假申报”“优亲厚友”等风险点,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问题线索实行“即收即办、快查快结”,确保监督无死角、问题零容忍。科技赋能监督。开发“民生资金监管平台”,整合救助对象信息、资金流向数据,通过智能比对筛查异常,实现“数据找人、政策找人”。 

深化问题整改,筑牢民生防线。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以案促改,强化震慑效应。对发现的典型案例开展“一案三查”,既查直接责任,又查监管漏洞,倒逼制度完善。针对某镇救助金发放延迟问题,推动民政局优化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5天。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到位。对问题单位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清单交办、对账销号”管理,确保整改不走过场。长效机制,堵塞制度漏洞。聚焦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出台《四类低收入人口救助资金监管办法》,明确资金申请、审核、发放等9项工作流程,从源头防范风险。

聚焦群众关切,提升监督实效。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监督成效的标尺,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畅通渠道,倾听民声诉求。整合信访举报、12345政府热线、网络舆情等平台,建立“民生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24小时内响应、48小时内核查、一周内反馈。阳光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推行“三级公示”制度,将救助对象名单、资金明细在村务公开栏、政府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同步公示,确保“阳光操作、透明运行”。精准帮扶,提升民生温度。针对特殊困难群体,联合民政、慈善等部门开展“暖心行动”,通过“苏慈助医”“临时救助金”等项目,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56件。

“民生无小事,监督见真章。”建湖县纪委监委第九派驻纪检监察组将持续深化“小切口”监督模式,进一步完善智慧监管平台,探索“大数据+网格化”监督模式,让监督的“探头”更亮、民生的“底板”更牢,为打造“幸福建湖”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