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忙”不应成为“敷衍塞责”的理由
“太忙”不应成为“敷衍塞责”的理由
江边观察者
江边观察者
“拿着通报批评的第一感觉就是太丢人了。”一位被要求重考的干部说,他“接连好几天都没吃好饭、没睡好”。“主要是太忙了。”这位干部分析没能考过的原因时说……在全县通报发出的第二天,他和其余几名未过关的干部一起赶到县纪委监察局,参加为期一周的重考补习培训。(据7月26日《四川日报》)
四川普格县举行《廉政准则》培训和测试,有6名干部因为考试不合格被要求重新培训和补考,并且被全县通报批评,取消年终评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地有关部门这次是实实在在动了真格。
干部培训考试没有过关,借口是“太忙”。这样的理由乍一听,似乎还真能站得住脚。但仔细想来,却是“强词夺理”。这样的现象不止在四川普格县存在,在其他地方也是有,甚至成为某些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尽职履责的“万能”理由。
在当下,就是存在着这样的一种不好的风气。在某些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头脑中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只要工作干好就行了,至于什么学习之类,那是“软”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以不去做。也有人很会“抓重点”,他们只干上级抓得紧的事情,只干能够迅速出成绩的事情,至于一些被他们定义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多半会以“太忙”为理由,不是想尽一切办法推诿,就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在工作中能够分清楚轻重缓急,能够抓住重点,本身体现着高超的统筹协调能力。事情是有轻重缓急的,理清头绪、安排好处理的顺序本是再正常不过。可是,分清楚轻重缓急,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那些“轻”和“缓”不闻不问、置之不理。就拿以上提到的那名干部来说,由于近来普格发生洪涝灾害、泥石流,他和所在乡镇的干部们天天都在村里忙着抗灾救灾,学习时间相对减少,不一定非要硬性规定他拿到高分,但是起码的通过考试还是应该,这是一个对待理论学习的态度问题。有理由相信,他所在的县成天忙于工作的也不止他一个,可为什么别人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他却不能?究竟是思想上压根儿就不当回事,还是真正因为“太忙”所致,这个问题的确值得商榷。
干好本职工作,是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尽的本分,没有任何的条件可以讲。“太忙”不过是一些人给自己的不尽职履责的行为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太忙”实则是“庸懒散”的表现。把“太忙”当做借口,如果一次得逞,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式。遇见麻烦就退,碰见困难就躲,结果就是助长了不负责任的作风,失掉了锐意进取的劲头。
不要以“太忙”为幌子,而要以极度的责任心面对所有的工作任务,体现着党性,考验着品质,展现着作风。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到本分,“太忙”不应成为“敷衍塞责”的借口。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