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异地消费”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异地消费”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信息公开的不断深入,为了遮人耳目,“异地公款消费”日趋繁多,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借考察交流之名“吃外地的”。现在一些领导热衷于打着“城市管理”、“旅游产业开发”、“学术交流”等各种名号,组织本单位人马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学习、交流经验。不管所去之处有没有成功经验,也不管所去之处天南地北,只要是本系统的、只要能够拉上哪怕半点关系的,只需传真一封“学习考察”信函,对方就要全程接待。“天下税务是一家!”“天下交通是一家!”不管认识与否,不管以后还有无联系,酒桌上称兄道弟,你来我往,觥斛交错,反正用的是公款,“包吃、包住、包玩、包带纪念品”。最后总是一句“欢迎以后到我们那里指导工作!”
  借领导亲属之名“吃下级的”。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地处风景名胜之地的单位领导,比平时上班时间还显得更忙,因为总有上级领导或带家属、或呼朋引伴,或到风景名胜“度假”。上级领导或领导的亲朋好友驾到,基层单位领导自然是“陪玩、陪吃”,而且是全程陪到底,不敢有丝毫怠慢。上级领导嘴上说只是到乡下来透透风、看看风景,“不需要基层陪同!”“不需要基层接待!”,但又提前打电话通知基层,表面文章做得很是到位,实际上彼此是心照不宣、心知肚明。下级接待上级,是再“合乎情理”不过了,何况哪个基层单位敢得罪上级领导!
  借老乡同学之名“吃公家的”。络绎不绝的老乡、同学拜访,或是办事顺带造访、或是专程拜见,老乡、同学相见,自然要热热闹闹地宴请一番。身居要职的“朝官”一旦衣锦还乡,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地方上都要全力接待,以尽地主之谊,不敢丝毫怠慢。这种老乡、同学之间频繁的“礼尚往来”、“迎来往送”,反正是“公家”买单,受用者自然也就“心安理得”、毫无愧疚之心。
  “异地消费”名义上用的是“别人的”,既能哄骗本单位干部职工,又能遮人耳目,但实际上挖空心思、巧立名目最终消费的还是纳税人的钱,更是一种变相的腐败行为。上级到下面来吃的是公家的,下面接待上级用的是公家的,兄弟单位相互拜访用的还是公家的。上级吃了不觉得不妥,下级用了不觉得愧疚,兄弟单位用了不觉得心疼。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加大监督力度,狠刹“异地消费”现象。
  要加强财务审计。凡是与部门、单位无业务工作联系的任何考察学习、经验交流方面的开支,一经查实,由经办人自行负责,不得从单位财务支付。
  要敢于善于拒绝。凡是与本部门、本单位无关的“私人”接待,单位领导要敢于拒绝,善于拒绝,不能因为碍于情面,怕得罪领导而听之任之,或心甘情愿。
  要加强信息公开。在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同时,要逐步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让“私务”接待晒在阳光下,接受单位干部职工的监督。(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纪委) (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