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提高巡视谈话效率亟须破除经验主义藩篱

  巡视谈话在巡视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谈话中还存在固守经验主义、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谈话效率不高、获取的问题线索质量不高。笔者认为亟须从四个方面入手,有效释放巡视谈话的潜在效能。
  
  正确引导“三种现象”,避免谈话偏离巡视主题。巡视谈话“效率”大多容易被“三种现象”劫持。一是“老好人”现象。被谈话人充当“老好人”,只谈成绩回避问题。对此应当有礼有节地纠正和引导,断了被谈话人想“打马虎眼”的念想。二是“弦外音”现象。针对谈话中出现的对问题和不足闪烁其词、欲言又止,或对矛盾引而不发等“弦外音”现象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打通其“中梗阻”。对试探型“弦外音”,应及时接住话茬深挖,或“抛砖引玉”引导被谈话人和盘托出;对保留型“弦外音”,应抓住矛盾点及时追问,或另辟蹊径了解知情人范围,确保被谈话人有意抛出或无意泄露的蛛丝马迹不跟丢、不断线;对“不信任”型“弦外音”,应重申党性原则、巡视纪律,或征询其是否愿意接受更有利于保护被谈话人的“约谈”方式等,打消其顾虑,使其放心反映问题。三是“烟雾弹”现象。巡视中,某些人或团伙为掩饰存在的问题,通过放“烟雾弹”来“搅混水”以此误导、扰乱巡视工作。对此应坚持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四个着力”,提前对被巡视对象有关情况梳理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数,并对“烟雾弹”现象明确态度、亮出纪律。
  
  注重发挥“弹药”作用,争取谈话主动权。备足、用好“弹药”既能使巡视干部有针对性地挖掘问题线索,避免“大海捞针”式的盲目谈话,又能为正确选择谈话切入口提供依据,避免闭门造车甚至打草惊蛇,同时用行动告诉被谈话人“巡视干部已做大量功课,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既不能糊弄,又值得信任”,进而避免对巡视谈话产生疑虑或被“烟雾弹”制造者牵着鼻子走。此外,要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主动出击寻找“弹药”,结合被巡视对象情况有针对性地向有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从微信、QQ等新媒体以及街谈巷议等海量信息中梳理筛选、分析研判“弹药”,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谈话方案和策略,以争取谈话主动权。
  
  重视运用心理学技能,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巡视谈话技巧性很强,要重视运用心理学技能。一是运用目标设定理论。巡视谈话时进行目标设定有利于谈话人找准谈话切入点,保持最大的精力、敏锐力,及时分析研判谈话内容,调整谈话思路及策略,把握谈话方向,营造谈话目的明确、谈话态度端正的氛围。二是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巡视谈话时绝不能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一旦对方感到不受尊重而产生对抗情绪,就增加了从其口中得到有效信息的难度。要从细节着手营造尊重被谈话人的氛围,例如在安排座位时,最好能像与朋友聊天一样平等自然,并真诚沟通,尽可能获取被谈话人的信任。“一滴蜜糖所捕捉到的苍蝇比一公斤毒液所捕捉到的要多得多”,营造尊重、真诚的氛围就是一滴滴对大虎硕鼠、小蝇蚁贪落网起着关键作用的蜜糖。
  
  避免“孤岛”作业,形成九种方式方法的合力。巡视监督主要有九种方式方法。作为其中之一的巡视谈话,应结合其他八种方法运用,避免“孤岛”作业。谈话前向有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对被巡视对象的下属单位进行调研有助于备足“弹药”;谈话前听取被巡视对象工作汇报、列席有关会议、进行民主测评及问卷调查等有利于从面上了解情况、调整确定谈话策略;谈话期间受理信访和召开座谈会,有利于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调阅、复制有关资料有利于佐证谈话内容;商请有关职能部门或者专业机构协助解决专业性较强或特别重要的问题,有利于使谈话更深入、更专业、更行之有效。(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二巡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