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创新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转作风、正行风、促服务
日前,市农委主任乐超走进政风热线访谈直播间,就创新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转作风、正行风、促服务接受记者访谈。
记者提问:去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根据深入调研,把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列为十大专项整治内容之一。你们农委认真落实市委的整改要求,即知即改,提出创新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并以此为主抓手,着力转作风、正行风、促服务,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肯定。首先请乐主任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三点”工作法的主要内容。
答:为了尽快实现农技推广服务到村到户到田头,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我们积极响应市委朱书记对广大农技人员提出的“把办公场所搬到绿色田野里” 的号召,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全市农业系统探索实践农技推广首席专家指点、农技人员挂点、业务团队建点的“三点”工作法。具体地讲,首席专家指点,就是从种植业、园艺业、养殖业等各个产业学科中磷选出一名首席专家和一批骨干专家,负责谋划产业发展、行业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等;农技人员挂点,就是把全系统农技人员与所有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挂钩,实现服务全覆盖;业务团队建点,就是充分发挥各类业务团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直接动手建基地,做给农民看,实践作示范,带着农民干。
记者提问:当初是如何想到从作风行风做起、提出“三点工作法”这个农技推广工作创新的,也就是说推广“三点工作法”的现实背景是什么?
答:盐城是农业大市,农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指导农民如何种养,如何销售,如何提高效益,增加收入,是我们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更是广大农技人员的重要使命和存在价值。去年,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调研发现,农业技术进户到田存在许多障碍,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盐城大力推行联耕联种,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催生了大量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他们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推广应用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农技人员帮助指导服务。
在深入基层调研时,我们还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农业部门的为农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还停留在陈旧的思维、传统的方式和落后的手段,农业服务效能严重滞后,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基于上述情况,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决定在全市农业系统推广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
记者提问:能不能请乐主任介绍一下实施“三点工作法”的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
答:我们坚持举全系统之力、集全系统之智、合全系统之心,扎实推进“三点”工作法。到目前,全系统共遴选设立了13名首席专家和88名骨干专家开展指点,市县镇三级2233名农技人员全覆盖挂点到455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了42个专业团队、创建了145个示范点,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成效,不仅使农民得实惠,而且也锻炼提升着队伍,赢得了农民群众的赞誉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实践证明,推行“三点”工作法,是新形势下畅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创新举措,是提升农技服务效能的现实途径,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记者提问:听了您的介绍,目前全市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请问下一步,你们农委系统如何将此创新举措抓实抓深?
答: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绝不能估计过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农业发展导向,坚持农民需求导向,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往深处做、实处做。总的一条就是,在全系统大力弘扬“把岗位当哨位尽职、把职业当事业尽心,把农民需求当追求尽力”的“三尽”精神,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以农民满意为目标,突出重点,创新办法,硬化措施,扎实推进,真正做到“把办公地点搬到希望田野中,把科技论文写在盐阜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装进农民钱袋里”,努力将“三点”工作法打造成盐城农业系统继联耕联种之后的又一响亮的特色工作品牌!